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128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章结合十六大文件的深入学习,透视了当代文化产业遭遇的各种现实尴尬,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学理性追问,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19世纪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关论述,着重分析了当代文化生产的四个重要特征:即不间断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商品化特征,以符号作手段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市场流通的特征,个性化与标准化及原创性与复制性的综合过程特征,在多次体验消费中获得价值增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
出版文化的生产中心是编辑出版工作,它把精神成果通过现代的出版媒体的集合、固化成各类出版物,形成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出版文化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和道德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主流、经济的杠杆、文化的中枢,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政治文化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政治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加快政治文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4.
科技社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加强科技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社会科技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进而具体探讨了科技文明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25.
社会的发展要求信誉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社会信誉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誉缺失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道德病态。文章从社会信誉的作用和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社会信誉制度,加强社会信誉的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诚信政府,等等。  相似文献   
26.
在物欲世界的重压之下,正常的人本能地寻求放松压抑的心灵、修复扭曲的人性的方式,艾闪的网络小说《可以说谎可以爱》表现的就是对被压抑的人生的逃避,试图在逃避中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出路,重新确立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7.
关于“深度报道”的各种思考充斥于新闻传播学领域,遗憾的是,诸多的讨论却由于本体思考的缺失或倒错,最终偏离了期望的轨道,反造成知识上的混乱。究其实,“深度报道”是人类规避简单思维求取生存真相的一种努力。它一头扎进复杂的现实背景中去,该背景深入到事实的每一个原子中去,以至于特别的偏好事实的模糊性。它所追寻的是历史记忆的官能,它所采纳的是社会学的思考,它所贡献的是强烈的批判性。它是人类在“极速主义”时代求取清明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努力。  相似文献   
28.
《老子》首章在老子哲学及老子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宗明义道出老子道论三个基本问题:一、道言之辨,从道言关系诠释了“道”的形上本体意义;二、有无之辨,从“有”和“无”的关系揭示道之超越性、实存性及其统一性;三、道物之辨,用“众妙之门”隐喻道生生不息的本源性及道生万物、万物尊道的道物关系。这三个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生命世界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样一个生命终极关怀的问题,这是古今哲学安顿生命意义的逻辑前提,也是哲学所论究的最根本的问题。老子用“玄牝之门”隐喻道体只是为了借助隐喻的直觉性穿透“道言间隔”,把远古生殖崇拜内含的生命体验衍化成深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9.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 ——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变迁;批判了诸种功利主义和技治主义行政学理论对于“公共利益”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主张将“公共利益”取向视为行政人必备的一种精神,一种职业信仰和终极向往。  相似文献   
30.
水库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效益旨在促成显性工程效益和隐性发展机遇实现跨地域、跨组织、跨主体的公平配置。 作为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利益分享既符合公正补偿的制度逻辑,更彰显共商共建共赢的发展理念,但目前补偿救济色彩较重、市场导向偏弱,并存在后靠移民发展权利及机遇隐性被动减损、外迁移民脱嵌于迁出地及受益地发展红利、非农移民缺乏系统保障等实践困境,其原因在于水电工程综合效益量化难度大、参与主体关系地位不对等、执行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短缺。 因此应健全水电工程效益分享协同管理机制,鼓励水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先助力贫困水库移民脱贫,灵活渐进地实现水库移民分享工程效益实践机制的稳步定型和有序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