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128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的精神文明是由汉民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共同“联姻”缔造的。文学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2.
The paper shows how ‘America’ gradually became present in the Religious Circles of India after the arrival of Swami Vivekananda in America in 1893. Swami Vivekananda is the first individual who not only succeeded in introducing Hinduism, Vedanta in particular, to America and the West, but also in introducing what he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aspects of American scientific and material culture to India. The bridge which Swami Vivekananda built and opened between America and India continues to be travelled by the saints, mystics, and religious leaders of India and the philanthropists, spiritual seekers and scholars of religion of America and the West even today. This modern re-synthesis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scientific with the Vedanta has been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and cultures.  相似文献   
9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局面。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困境更多是因由于外部。要消除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除了要令发达国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94.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use of spiritual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stance abuse. Empirical outcome studie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and a brief overview is given of spiritual interventions which have yet to be studied empirically.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elineated and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spiritual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5.
老子以"有无"境界,对人生实有领域的观照与觉悟,就是"虚静","有无"与"虚静"合一就是老子以境界形态的"有无"思维论证人生领域"无中之有"的"虚静"与"无"之境界的合一,这体现了老子境界形态"有无"思维的特征。王夫之以万物实有为思维起点,以实有形态的"有无",即:"有"与"有中之无"论"虚静",统一"有无"与"虚静"于"有"与"无中之有"的实有境界之中,从而从哲学思维的深度论证了"有无"与"虚静"合一于实有,即"有无"与"虚静"统一于"有"与"有中之无"合一的万物实有。  相似文献   
96.
乡村都市化使卷入的回族家庭在新的行政社区寻求宗教认同,进行文化构建活动。民乐回族社区是银川伊斯兰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社区,清真寺、阿语学校、民族幼儿园三者负载着文化传播功能。村落共同体的解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交往方式,精神社区的认同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它是回族以伊斯兰文化强化族群边界的精神纽带。随着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例的消长,社区也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97.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解决肖志军案时应当适用《执业医师法》第24每。但是它在现实中却被《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确立的“术前签字”制度所架空。试图通过对“术前签字”制度进行革新从而走出“术前签字”的尴尬困境仍然不是一条一劳永逸的良策。只要权利保护的外部成本存在,《执业医师法》第24条就有再次被架空的可能。提高社会信任度,便是破解“术前签字”困局进而激活《执业医师法》第24条最终的钥匙。  相似文献   
98.
东北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可供开发和挖掘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可以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文化认同的基础,减缓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震荡和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以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质,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支撑。东北民俗文化的本质是区域民众理解他们在当代世界中位置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区域民众理解宇宙和现在的凭藉与根基。重新认识和寻找东北地区的创新精神与包容精神,找回失去的区域文化认同,完成民俗文化的创新,以民俗文化的发明与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也许是东北区域社会转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9.
苗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在苗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传统习俗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主要分析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摆脱困境预期下制定城市规划时所面临的制度性困境,之后以中央与地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然资源与知识资源三方面关系作为展开论述的分析路径,并在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针对这种困境的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