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一类图的优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Mobius带上格子图的优美性问题,证明了M(n,2)是优美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呼唤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在这里,丰富雄厚的资源配置,便捷纵横的交通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多元交融的长江文化,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形成了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轴、稳定轴、联接轴和枢纽轴,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今后将会发挥出它的各项基本功能,使之在全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重大作用。为此,必须正确决策,进一步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选择环保型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化经济区域;选择开放型管理体制,创立半官方协调机构;选择一体化发展方向,促成多领域合作体系;选择城市联动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克服传统的贫困线的弊端,利用"环首都贫困带22县人口状况"调查数据,采用微观多维度层次分析法将贫困带家庭按照"贫困—富裕度"划分为5类:非常贫困户、有些贫困户、一般户、比较富裕户和非常富裕户。通过对5类家庭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贫困带贫困家庭老年人口贫困化、人力资本存量低、收入来源单一以及脆弱性突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产业布局、生态安全保障、区域联动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要素。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发展速度和行动步调不一。建设长江经济带,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指导性文件;注重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实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的联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亚干燥地带的水缺乏和地区农业的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沙漠地带的“水问题”是了解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这个入口着手。考察了中亚地区农业的开发现状、水缺乏、水资源的分配等问题。由于丝绸之路干燥地区的水缺乏及水资源分配等难题会引起矛盾和纷争 ,但 2 1世纪可持续的农业开发区域是消除这一地区不安定因素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下,我国承接沿线国家工程项目业务已成为常态。中国海外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中坚力量,建筑企业要想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中搏击长空,加强海外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乃当务之急。项目依据海外项目经理的岗位职责,从德、能、勤三方面总结影响海外项目经理职业化水平的各个因素,并结合几何平均法和TOPSIS法进行中国海外项目经理职业化水平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相似的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并处在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皖江城市带各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势必会产生激烈的竞争。鉴于此,文章通过构建比较优势和政府政策的两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博弈模型,得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将获得更高的收益、城市之间的合作比不合作将带来更高的收益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产业向皖江城市带聚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各有优势,大体可分三类:大连为最好,盘锦和营口次之,丹东、葫芦岛和锦州为较差的一类。为此,提出实现"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ver 2000-2014. Moreov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samples, Yangtze River Delta,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We find that,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n economic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ed by the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e direct effect of trade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an the others;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pur economic growth indirect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onl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Observed seat belt use on a private university campus was compared with use b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the state in which the university is located. It was expected, given the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university population, that seat belt use would be higher than it is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seat belt use by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was actu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reported statewide.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even greater for front-seat passengers than for drivers on camp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