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于原先的一些著名结构主义者对结构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产生怀疑 ,采取了与结构主义大相径庭的理论方法来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 ,对结构主义进行批判、否定 ,从而促成了结构主义的衰落和后结构主义的崛起。在后结构主义理论思潮中 ,最突出的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理论是 1 966年由德里达传到美国的 ,许多美国著名理论批评家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解构理论并使之成为本世纪对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学批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种理论思潮。他们不仅接受德里达的理论 ,而且还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和创造。他们在实践中各自恪守自己的原则 ,并开创出自己的一套批评术语和独特的领域 ,其中的德曼还逐渐在解构理论批评界和德里达具有同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9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是一种继承与颠覆的关系 ,前者主要表现在语言论、形式研究等方面 ,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核心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上 ,通过对“逻各斯中心论”支柱“语音中心论”和“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 ,彻底颠覆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 ,使我们能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一切。  相似文献   
93.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入手,讨论其在室内设计这一艺术领域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共通性,从而深入研究室内设计中各元素在系统中的普遍价值,并重点讨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对“整体性”的追求,即各功能体系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94.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出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能否深刻而有说服力地回答这些问题,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利用广谱哲学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辩证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观察相应问题,可以澄清诸多混乱,坚定信仰,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
《轻盈的气息》是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阿.蒲宁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起,即以其高超的叙事艺术成就、清晰展现的体裁修辞特征、情节发展不落社会理性小说窠臼以及阅读引发的独特审美体验等因素为研究者对其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本文从叙事时间理论、行动元模型、符号矩阵方法等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与阐释,具体分析和展现了小说中轻盈与沉重、生命与死亡、灵魂与肉身之对立这一基本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96.
This essay scrutini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aclau's notion of rhetoric and the rhetorical. It juxtaposes to Laclau's reliance on Saussurean linguistics, especially its elementary vocabulary of the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a model of rhetoric based on non-linguistic and linguistic modes of rhetoric and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97.
建筑理论中存在几种对“原型”概念不同的解释,它们虽都深受容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理论影响,但其具体意义有所不同。在建筑结构主义中,“原型”是一种对“深层结构”的探索;建筑类型学中的“原型”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能显示类型特征的形态;而传统地区建筑在长期演化中所产生的典型形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原型”。文章通过对“原型”不同概念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原型理论对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引发我们对建筑地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rving Goffman endorses the veracity of a perduring self. Culling the corpus of his work, recent findings in neurophysi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surrounding the autonomy and mutual determination of emotion, cogni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are drawn upon when unpacking his highly composite theory. Isolating Goffman's claims about the psychobiological underpinning of the emotionally sentient body and those pertaining to macro and micro‐structural determinants, the former, it is argued, champion the coherence of the self insofar as they link cathected feelings to individual desires and inclinations. The latter, conversely, complicate the picture by accentuat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mo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sodic cognitive operations and multifarious interpretive frames. In the end, however, it is shown that Goffman's macro‐structural account, far from being residual, discloses the consistency, and unity of the self occasioned by social proximity and general social norms.  相似文献   
99.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对社会学研究的推进具有实质性贡献。要理解该理论的核心要旨,就有必要考察布迪厄的认识论依据。通过追溯布迪厄对客观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批判,可以发现实践理论具有关系性和将研究对象客观化的风格,这种风格赋予其理论某种反思性效果,布迪厄对以往社会学的反思正体现了这一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理论,均以符号语言学为基础,两者的悖论集中体现在对文本的态度上:前者强调文本的内部结构;后者强调对文本的拆分和读者的阐释权。两者在共同的语言学基础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前者催生了后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扬弃和否定。以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两者均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拓宽了文学批评的视野,但与此同时又都走向了极端:前者过分强调抽象的文本中心性,后者过分强调读者对文本的阐释自由,最终使两者都进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误区。从一定意义上讲,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可以印证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必须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去考虑读者的阐释权。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存在的悖论及其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把握好“度”,从思辨达到思变,进而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