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06篇
社会学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6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参与,而人只有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才会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则贵在培育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862.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63.
教育主体性缺失是指教育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和自我调节性等应有的属性没有得到合理发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主体性缺失、教师主体性缺失和教育管理者主体性缺失。教师是教育主体性合理发挥的平衡点和切入点,教师主体性的缺失是教育主体性缺失的核心,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角度来阐述了其危害及其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864.
翻译必定是语言的诠释和重构,语言重构必然导致原文的信息嬗变。这种变化既由于不同语言的自身特点所致,又和译者的思维和遣词造句的风格以及文化身份紧密相联。尽管传统翻译理论忽视译者的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译者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同时,译者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必然受到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化身份对于翻译作品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明确译者的文化身份可以让译作更好地传递出原文中承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65.
朝鲜高丽时期的诗学范畴基本上承袭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思维方式与表述方式,但这种承袭决不是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将中国古典诗学与自我的诗学创造性地"调和"在一起。从根本上讲,高丽诗学范畴的样态与中国古典诗学大体一致,也是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气"、艺术学意义上的"象"及哲学意义上的"道(风流)"所构成的三维动态的人文结构体系中展开与演绎的。三者之间的矛盾和相互运动,就幻化出高丽诗学范畴的不同样态。  相似文献   
866.
论述了影响篇章重述手段选择的主观因素问题,强调了主观因素在重述中的主要功能:使重述形式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观点;增添篇章中的新信息以及修辞作用。指出影响重述形式的选择的最终因素是语境。  相似文献   
867.
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现有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观中译者角色确定表示质疑,并提出"译者自我定位"概念,其基本定义为,译者在动态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尝试重新确定文学翻译译者的地位。旨在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什么是文学翻译译者适合位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自我定位?为解决该问题,作者试图对影响译者自我定位的主要因素以及译者自我定位在实际翻译过程的体现做出详细分析,并提出文学翻译译者三个基本的定位:文化传播者,文学再创作者,和协调者,从而为"译为所有"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86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型农民是农民的带头人,最具潜力带头发挥主体性作用;主体性特征丰富了新型农民内涵,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方向。新农村建设需要打破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通过理顺人力资源流动渠道,注入专家等优质人力资源,激活内部劳动力存量,多层面系统培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69.
“十七年”是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有不少论著先后问世。虽然其中不乏新见,但也存在仍然重复1980年代历史语境中产生的研究思路。只有真正摆脱把个人与集体、政治与文学、政治与人情人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加强文本细读与话语分析,十七年文学研究才能够真正深入。《上海的早晨》继承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历史传统,以传统叙事模式讲述现代社会生活,是作品在大众化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金沙洲》初版本到修订本的修改痕迹,透露出不同思想、不同话语、不同语境在作家个体身上不断摩擦互动对话的历史症候,从而可以看出十七年时期思想、文化、精神、意识形态的动态位移过程。  相似文献   
870.
怀疑论构成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的引发动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实行,现象学从根本上超越了自然态度,实现了向先验主体性的回溯,并在其中考察一切客观性的根源。藉此胡塞尔就以现象学的先验主观主义克服了怀疑论的主观主义,同时也终结了整个近代哲学中先验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最终,通过进一步对先验意识领域实行本质还原,先验现象学作为一门关于先验意识的普遍本质科学而确立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