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06篇
社会学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历史作用的思想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说明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规定,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即是异化劳动物化的结果,异化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私有财产的存在意味人的本质力量的丧失。然而,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蕴含着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秘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部分。因此,私有财产既是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原因,同时是人的异化的类本质的扬弃手段、中介和桥梁,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即是人的劳动的解放,人本自然和人的类本质的复活,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协作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22.
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到追捧的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实际上潜藏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困境和危机。追根溯源,这是由于其受自启蒙运动以来片面高扬的现代性哲学范式基础,即意识哲学的牵导和束缚。为了摆脱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研究当代道德教育向相互理解范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3.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散文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表达形式多样,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文章从华盛顿·欧文的一篇著名散文——《英国乡村》的两种译文文本人手,在散文节奏的表现、语词的使用、风格的再现、译语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24.
在人类学术思想史背景中,进化论和主体性构成了相互分离的两个不同的论题.但由于心理学与它们都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在心理学中实现了相互结合.在心理学诞生的初期,它直接承袭了传统哲学的"错误"的主体性观念.因此,当进化论向心理学渗透之后,它必将以与否定上帝创世说同样的方式否定传统哲学的主体性观念,从而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趋于崩溃.但是,心理学作为关于人类意识的科学研究,必然要关涉人的主体性,从而决定了它在20世纪后期普遍地向主体性回归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既为理解西方心理学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或维度,又对主体性的理论建构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925.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的生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观、主体观和任务观。  相似文献   
926.
相对于作为道德实质规定的德性来说,自由是道德的形成根据;自由是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存在状态,目的、权利、能力等是自由的三个基本因子,类自由、社会自由、个性自由是自由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人的类自由、社会自由和个性自由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推动道德的发展;作为道德的形成根据,自由对于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7.
在现代汉语里,"又"为副词,多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情况重复出现,在句中标记了一个对比焦点.根据"又"出现的句法环境,可以将"又"后的语言成分P大致分为三类(1)P1,只有"又不P1(了)"一种形式;(2)P2,包括"又不P2"、"又没(有)P2"和"又P2"三种形式;(3)P3,只有"又P3"一种形式.进入"又"字句,P要求具备如下特点(1)P是受人们关注的方面;(2)P是有界性或有界化成分.这都使"又"字句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928.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929.
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是道德的特殊本质———"实践%D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客观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在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全面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地表现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自由地普遍地展示自己真正人性的历史过程,主体力量的展现即主体对实践的驾驭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其关键。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主体的全面发展,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30.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