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相互间经济交往日益复杂,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增多,从而导致诸如三角债、执行难等问题的出现,代位执行制度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出现在民事诉讼领域,为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模式。但该制度在理论上对其特征、性质及一些相关问题均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实践中对于该制度的适用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2.
《社会保险法》构建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参保者的责任和权利,强化了社保基金的征缴与管理,规范了社保经办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参保者的合法权益.它的实施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险政策、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参保患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3.
债转股政策是国家为使国企脱困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从理论上,从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上进行正确认识,有助于债转股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债转股的实际运作中,必须对各种问题统筹考虑,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解决.本文介绍了债转股运作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4.
我国《合同法》引入了具有典型英美法传统的预期违约制度。预期违约规则对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产生积极意义,并完善了合同法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制度价值。文章重点论述了预期违约制度对合同保全制度的弥补功效。  相似文献   
35.
以保险代位权为着眼点,从保险金是否损益相抵入手,分析保险代位权在两大法系的性质以及这一性质对当事人选择的影响,从这一影响中,可以看出保险赔偿机制对侵权损害赔偿机制的影响与实际取代,而这正是由于侵权责任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3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继承法》对于法定继承制度规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也日渐彰显,鉴于此,基于法定继承制度的依据,我国《继承法》应对血亲关系、婚姻关系的法定继承以及代位继承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以求完善我国法定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37.
合同的保全是指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允许合同债权人代债务人向第三人行使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无效的一种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8.
在学者提出我国应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的同时,公司在代表诉讼中应处何种法律地位成为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股东代表诉讼与一般诉讼的不同,公司应有权选择自己参加或不参加诉讼,在选择参加时,对应我国民事诉讼体制,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不应作为原告或被告出现,一般可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中的辅助参加第三人或证人参与诉讼,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出现在股东代表诉讼中。  相似文献   
39.
作为涉他合同的崭新条款,《民法典》第524条是为维护第三人利益而设,存有广阔的适用和解释空间,但也有待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归纳。为了更好地区分相关制度,其在概念选择上有赖于涉他合同体系的清晰梳理。对于引入意定代位制度来拓宽本条的适用范围在学界上颇有争议,由于法典上已经规定了债权转让及由第三人履行制度,因而目前仍不具备引入的必要性,否则极易发生混淆与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同时,基于三方利益平衡之考虑,有利益牵涉之第三人原则上无需以债权人或债务人同意为要件,但不得损害债权人权益且需履行对债务人的通知义务。在如何对抽象的合法利益进行具象化解释时,我国采取比较法上限缩解释的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实践案例进行类型化限定。随后可通过完善代位追偿权来维护第三人权益,但前提是第三人清偿时不得损害在先权利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部分履行场合之债权人,以便更好地类推适用《民法典》第531条、第700条但书之规定。  相似文献   
40.
首先从代位求偿权的概念、性质着手,讨论了保险代位求偿权人的法律地位;其次,结合对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的讨论,认为代位求偿权人可以成为仲裁协议当事人;再次,利用合理利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认为仲裁协议约束代位求偿权人最能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并减少累讼;最后得出结论,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应当约束保险代位求偿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