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21.
执行命令行为是当今社会国家权力运行的主要模式之一,其正当化根据应立足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相结合的二元论立场去寻求,并以二元论为观念指导,重新构建其正当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2.
Analysing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informal work reveals multiple, often contradictory, views regard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formal work.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critically these competing claims. Evaluating in turn the predominant views of informal work as a residue, by-product, complement and/or alternative to formal work, reveals that universal generalizations are not possible and that all of these articulations only apply in specific contexts. However, rather than simply conclude that these contrasting read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and formal work are therefore context-bound generalizations, two features common to all these perspectives are identified that necessitate a more fundamental re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work. These relate to the way in which all firstly, simplistically attribute one form of work with positive features (e.g. modernization, virtue and progress) and the other with negative attributes (e.g. tradition, backwardness, exploitation) and, secondly, delineate formal and informal work as discrete and separate entitie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etting out a research agenda to not only highlight the political values underpinning each of these representations but also achieve a fuller and finer-grai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formal and formal work.  相似文献   
123.
斯大林根据对世界形势和革命进程的分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其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的体系性,世界体系有“中心”与“外围”的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存在“总危机”并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于“世界革命”,社会主义的实现首先在于“一国建成”,世界历史中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斯大林的世界历史观具有内容和影响上的“双重性”,因此我们也要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124.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矛盾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是当前文化的主要矛盾,二者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悖论性的存在.人的悖论性存在使人在实践活动中既要满足当下需要又要筹划未来,从而产生了指向当下的世俗需要和指向未来的人文精神需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就根源于此.只有能通过对人的悖论性存在的解析才能正确把握二者的矛盾,探索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5.
探寻吉登斯从二元性到二重性飞跃的轨迹对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对社会科学所面对的世界予以澄清,接着就此世界中的关键要素——行动与结构进行重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型的社会生产与再生产逻辑。最后,提出双重解释学来应对社会的复杂性,以及现实生活与专业性世界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26.
环境立法的一元论、二元论和生态一元论3种主流观点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背景,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改良的二元论"应是中国环境法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根据翔实的史料,指出人们对牛顿光学成就认识上存在的片面性,对于光的本性的两种学说,要说牛顿只持其一种是不正确的,更不能说是由于牛顿的权威而阻碍了光学的发展达1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8.
康德体系鸿沟问题是西方传统道德与知识二元论的具体表现。我们把"实践理性的优先性"置换到中国哲学的语境,就成为实践认识论,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在实践论的观点看来就是同一的。中国式解读和解答确立起来,也就带来了对康德哲学的体系鸿沟问题的彻底解决。在新的解读中,"知性"包括"逻辑我"的理论理性都消融在实践理性中了。  相似文献   
129.
贡觉 《西藏研究》2006,2(3):63-66
藏族和古希腊关于人类起源神话都反映了“神造人”的世界性母题,体现了早期先民们对自身起源之谜的大胆探索,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创造精神;另外,二者都揭示了劳动与人类产生之间的密切关系,透露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作为不同文化的产物,藏族人类起源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但已有后期佛教思想明显改造的痕迹,其“善”与“恶”对立统一的二元论思想构成了藏族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古希腊人类起源神话带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其精髓是西方“渎神”精神、悲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0.
文章从西方和中国两个典型的角度对世界的生态危机根源做出比较分析,试图突破目前学术界比较单一的对生态危机根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体现出在生态哲学方面的中国特色。西方的生态危机是西方哲学、文化、工业化自身发展的产物,中国的生态危机是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不得已走工业化道路的产物,中国文化本身没有产生大规模生态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