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133篇
社会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视心灵:揭示痛苦与展现隐私的暧昧立场;伦理难题:医学一社会学一文学的彼此纠缠。对毕淑敏创作的深度分析,也同时揭示出当代文学如何追求精神高度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42.
古代语文学和语言学都有解释功能,语学著成名书,解释入于名学,名学为概念、逻辑之学。名书《尔雅》和古代传注,都有名理可言;作为一种知识考古,又都有自己的解释背景和思想。诸子本哲学,但到处可见语言解释和修辞隐喻。  相似文献   
43.
作为语义加工大脑指标的N400成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从词类、词频、拼写相似性、语义关联、词语具体性、语境以及词汇隐喻等方面对词语语义加工中影响N400成分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对词语的出现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词语列表中的词语的考察脱离了语境的制约,对完形填空中词语出现概率的考察受到句法结构的制约。本文对这些影响N400成分的因素进行了评述,建议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可以倾向于脱离句法结构的条件限制,考察不同结构中词语或词语组合的语义加工过程,倾向于词语语义加工的跨语言渗透,并提出在词汇学习或教学中遴选词语的策略和语境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汤因比历史形态学的核心是文明-有机体隐喻.文明-有机体隐喻是把有机体的"常用语"应用于文明,对文明的特征进行选择、强调、隐匿和组织.如有机体一样,文明是具有时空界限的单位,它也经常被分为不同的品种,它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应.它有着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周期性.不同文明有机体之间有着亲体-子体的关系.它是各个部分密切联系的整体,具有系统性.当汤因比把有机体的这些特征赋予文明、阐述文明时,这种隐喻方式也隐含着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45.
弥尔顿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古典诗人,对英语诗歌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贡献之一就是通过三大史诗的创作实践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庄严体。以其三大史诗之一的《失乐园》为主要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想象/设喻/用典、音韵/节奏/诗体和拉丁风味的措词造句等三个方面对弥尔顿的庄严体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正是这种"庄严体"赋予了弥尔顿的诗作,特别是史诗《失乐园》,构思宏伟、语言典雅、音韵铿锵、意象瑰丽的特殊品质。  相似文献   
46.
抑制作为一种认知压抑,是语言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和机制。文章综述了抑制机制在修辞语理解中的作用,从隐喻、习语、谚语三个方面来诠释修辞语本体的字面意义在理解过程中会受到抑制作用的阻止,其喻体的比喻意义才是听者或读者所应接收到的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47.
隐喻效果的实现依赖于认知者的解读。由于隐喻及其意义具有多种假设和开放性特征,本文提出,隐喻及意义的解读不可忽视认知主体的受动性,特别是认知主体自为性的影响;隐喻效果的实现在心理学上体现为四个认知机制的运作过程,是认知者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确认、允准和自我满足等一系列心理商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概念隐喻视角下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主要考察拟人的修辞功能和效果。认知语言学认为,拟人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而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思维很好地解释了拟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探讨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有助于加深对拟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9.
本体隐喻就是用具体的物或人来表征抽象的概念。通过本体隐喻,股市被概念化成眼看得见的有形的物体或手摸得着的流动的水,或活蹦乱跳的,抑或可以杀戮,抑或死而复生的人。股市的本体隐喻不仅使得报道更生动易懂,而且证实了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0.
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playing-the-gender-card metaphor in US campaign coverage, with a focus on its use in Senator Hillary Clinton's campaign for president in 2007. I argue that the media use the gender-card metaphor to stand in for a variety of complex arguments about women in politics. The essay serves as a case study to validate how political metaphors can be used to obscure socially unacceptable and empirically unsupportable arguments. It also reveals that it is taboo for women candidates to talk about sex discrimination on the campaign trail and that the culture operates to silence its legacy of proscribing women from the political field. Finally, the essay encourages future women candidates to plan rhetorical responses to the gender-card metaphor by understanding the latent arguments and connotations buried in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