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56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401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2365篇
社会学   18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方法,根据乌鲁木齐市历年统计资料,以现实性与合理性为前提,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投入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方案,对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内的变动趋势进行动态仿真运算,从而了解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其中主导因素及相关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 ,必须围绕主题 ,把握灵魂 ,抓住精髓。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 ,必须紧紧扭住“第一要务” ,牢牢铭记“两个务必” ,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立足扬州 ,狠抓落实 ,求真务实 ,实现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新跨越 ;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努力争创新世纪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3.
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测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发展是否是可持续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测度与评价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尚无统一的认识。文章设计了一个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借助于常用统计数据,并利用应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一个由17个指标构成的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以天津市为实证案例,测度并评价其1990—1999年这10年间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4.
绿色带型工业城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与城市工业规划密切相关。因此,新建或改建中小城市的工业规划区域,决不能再走“工业污染城市”的老路,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总结了有关城市工业污染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了天津开发区工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按照新的规划要求,提出了工业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无有害气体污染的新型绿色带型工业城的构想。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宜昌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宜昌城市形象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三明市位于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浙闽山地的南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胜地。本文分析了三明市开发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对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探讨生态旅游开发的整体构想: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经营策略和管理对策。希望能对现实运作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7.
武汉市板块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武汉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分两级,第一级分三大板块(大汉口、大武昌、大汉阳),第二级在大板块内细分若干基础板块。武汉城市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应为:通过基础板块质量和数量的增长,促进经济实力增强和城市空间扩张,三大板块鼎足而立,形成城市群。  相似文献   
28.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西方大学城多属于“自然生成”模式不同,我国大学城都是“主动构建”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共同产物。我国大学城建设获得的主要经验是:促进高校与地市高教事业在资源共享,拓展空间、整合与发展新兴学科与专业诸方面的巨大双赢;园区建设上针对时代性与高校特性长远规划的精心设计与分步实施;能同时实现一体化与灵活性的统一领导下的“条状管理”原则;解决大学城建设与运作资金的多元筹资模式探索;后勤社会化的完全实现集中了办学精力,并节约了办学成本。必须针对功能定位不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人文氛围不浓、“软环境”思考与建设不够、对原校区传统保持与延续的缺失,办学质量重视不够等发展初期的主要教训,以更完善的对策建设新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29.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90年代,上海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步入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上海具备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现实可能性,但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离不开深厚的历史积淀。文章以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来探究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