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7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45篇
丛书文集   1847篇
理论方法论   512篇
综合类   9098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844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把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作为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升职教师资的学历层次,提高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道德需要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应然存在,要转化为一种现实的道德力量,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社会机制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激发和提升个体的道德需要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发挥制度在个体道德需要方面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3.
学术职业具有其自身的道德特征,它以时代性、创造性、自由性、诚实性作为基本内核,从而构成了学术职业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类型的道德意识。学术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还包括育人、教学、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术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学术职业的道德特征,旨在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袁枚生活的乾嘉时期 ,民主意识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而有所发展 ,袁枚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可贵的民主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对儒学及其传统的叛逆 ;反对等级特权 ,提倡平等 ,尊重女性 ;批判封建礼教 ,大胆表现男女之情 ;“唯我是适”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不讳好财” ,“九州添设富民侯”的金钱观念。它们代表着袁枚“性灵”诗歌所独有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因此,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此从德育的内容、教学方式及德育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作品作全新解读,而解读本身即是生态美学意义上的人格重建过程,同时也是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重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转型,具有全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日本的道德教育及高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强国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教育、尤其是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道德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分不开。如清明、正直善良同情吃苦勤劳节俭之心的传统美德;德育过程中的并重个性、协作、传统、劳动、人生观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群体意识、异域优秀文化、道德实践,国家利益至上的完美结合。但日本朝野各界现都确认正视,全球化大深入背景下的日本高校德育危机已经出现不少大学生脱离政治;无远大理想;贪图生活安逸;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全方位的日本高校德育改革正在进行;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最重要的德育目标仍然坚持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结合;形式社会化、网络化与开放性整合。  相似文献   
68.
对人的个体来说,创新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知识智能因素和非知识智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人的创新所必须的情感、政治方向、人生态度、意志品质、思维方式方法等的培养.我们必须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效果,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9.
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与娱乐、兴趣相系的社团活动,由于运作模式与隐蔽德育意图和无意识教育艺术精神暗合,具有良好的德育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奉献仁爱之心、社会公益之心、博爱乐群之心、并重自爱与利他之心,具有独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网络时代正在切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在网海潮涌面前应深刻认识网络的特点,主动出击,勇于探索,适应新形势,高唱主旋律,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