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46篇
丛书文集   1841篇
理论方法论   512篇
综合类   9098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351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844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未成年人实际的基本原则。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应着眼于规范人的最起码、最基本、最必需的社会生活行为 ,在正视人群层次差异的基础上 ,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 ,有序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其逐渐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92.
都市社会带来的生存领域的分野和个体意识囚禁与舒散的张力,是女性意识的温床.赵凝的小说<不明飞行物>注目于都市场景中女性所受到的来自都市社会、男性及女性自身的三重压迫,通过展示城市女性经由自我发现、自我寻找继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迷失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实现女性主体意识完全觉醒和生存境遇彻底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93.
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实施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德育环境包括隐性德育环境和显性德育环境,人才培养的导向受不同校园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校园德育环境具有普遍性、整体性与统一性、个体实践性、开放性与发展性、有效性与个体主体的能动性、以隐性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与显性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的统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田野调查点,探究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农民土地意识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土地意识的变迁是工业化冲击下中国农民对传统土地制度和土地观念的一种强烈反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5.
风景画在美术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由于美术院校学生在进校前基本没有经过风景画训练,进校后安排的风景画学习时间又很短;又因目前的很多任课教师不太重视,使大部分学生在风景写生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6.
岁时风俗是一种现实的民俗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现象的积淀,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交错地带,历史上先后在这里生活过的民族众多,相互交流,故其燎百病风俗深受汉族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包含着鲜明的农本价值指向和强烈的除病驱邪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通识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时的通识教育已经步入了尴尬的境地。高职院校的许多特点实际上也正是其弱势所在,主要表现在生源素质不高、师资欠缺以及学制问题上,为此,高职院校应慎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98.
和谐农村社会是村庄转型的预期目标,其实现需要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村民道德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支撑。道德,作为一种重构村庄社会的“隐性或者软性力量”,会使村民在思维、认知、行为选择等方面产生协调,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有力地保障并推进村庄转型的正向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的GDP越来越高,人们对幸福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既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找经济基础,扮演“经济人”的角色,又要修身养性,做个“道德人”,遵从各种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00.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