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997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浅析歧义在英语广告语篇中的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语言的局限性、心理因素和传播因素是最主要的三个原因。尽管歧义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在英语广告中对歧义的广泛利用就是对其积极作用的肯定。本文从词汇、结构以及双关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广告文体中的歧义及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72.
文本类型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类型理论是德国学者赖斯与英国学者纽马克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进行功能划分的理论,它为翻译过程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从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入手,概述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指导思想,并通过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实例分析,说明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文本翻译所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73.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4.
《恒先》这部出土文献,由于简书几乎完整无缺,思想内容又极重要,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问世不久,就有相当多的学者为之作注。文章以为,文本的梳理是大规模研究的第一步。文章根据这部文献在语言表达上和思想内容上的一致性,将其分为上下两篇八章,并对编联作了新的调整,希望这项基础性的工作能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讨论的有效框架。  相似文献   
75.
根据三态英语系统教学理论及其教法的观点,从语言箱的制作、教学操作和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全面论述和说明语言箱在语言教学中的综合功能、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6.
文章对卞之琳在20世纪40年代在《燕京新闻》发表过两封论诗的书简及发表的情况略作钩沉,并对书简中所谈及的卞之琳译介里尔克、霍斯曼诗作的情况略作说明,由此对卞之琳围绕刘芃如所译霍斯曼诗作的音韵问题以及另一位收信人所问及的写诗的素养等问题,就诗的音乐性及诗的格律、读诗的方法等问题所做的表述加以分析,力求揭示其讲究诗艺的艺术追求背后,试图通过译诗来为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以格律的创建来推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这一持久的诗学理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邱付平 《云梦学刊》2003,24(3):75-77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是世纪初出版的一套以知青为题材的文本,这套文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文本的作者面临着一种在纯文学与商业化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困惑;其次,由于审美品格的缺失,致使文本的备忘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第三,文本的策划者将这套文本定位为“民间文本”,带有很大的虚幻性与不确定性。纵观知青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套文本并未能将知青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青文学的创作有待突破与提高。  相似文献   
78.
凌晨光 《文史哲》2004,2(1):116-118
体裁分类问题的意义内涵表现于三个方面: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桥梁;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纽带。文学文本分类的根据有两点,一是文本的语言形式因素,二是文本与现实的艺术处理关系。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结果就会有差异,于是就有了中外文论史上的不同文学文本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79.
刘蓓 《文史哲》2006,(4):12-19
近年来的生态批评将后结构主义文论话语重新纳入理论视野。从理论生成的背景和关于“语言”的理论构架上看,后结构主义理论与生态理论具有相通之处。但是在看待“文本内自然”与“文本外自然”的观点上,两种理论之间有着不易填补的“鸿沟”。生态批评针对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提出了生态诗学、复兴写实主义等主张,这些研究有益于促进“文本内外的自然”之间的协调并转变以往生态批评的反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80.
陈鸥帆 《文史哲》2007,(2):112-117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效果历史意识涵盖文本阅读效果史、生活经验、传统以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因此它既是相对固定的整体,又是不断运动、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的反思,这是读者必须恪守的“效果历史原则”。效果历史意识的本质是对存在时间的经验,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才能被经验到,从而即便过去,也能收藏在效果历史意识中,在文本解读时重返当下与文本对话,参与文本意义建构。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自我检视,一部经典只有不断地与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