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2119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近年来国内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考量,我国学术界深入展开了对政府信任问题的理论研究;在政府信任的概念诠释、理论模型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就;不仅成功开辟了政府信任问题的历史发生学视野、结构化视野和学科化视野,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信任研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塑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政治现代化等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2.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是当今时代我们用来衡量政治进步以及政治文明的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理论关联。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有着不同的运动机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理论祈向。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问题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着极为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43.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果以及党建理论,结合当代中国实际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而提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效果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必由之路。要保证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效果,首先要使领导干部从国际、国内形势和领导干部自身状况来充分认识搞好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其次是选择正确的理论学习方法和途径,从理论学习的实践来看,集中培训、系统学习,集中面授、重点辅导,普遍号召、分层研读,施加压力、促进自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要有保证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这就要制定和完善包括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在职自学制度、考核制度等一整套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5.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在这场评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包括种的繁殖需要)、劳动三位一体和以需要与物质利益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46.
浅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日趋复杂,而我国现有的行政解决机制对此已有些束手无策了。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制的超越。文章在介绍分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47.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我国学者对全球化若干问题和理论观点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全球化是客观的自然过程,还是主观的意识形态;全球化是单一的经济全球化,还是政治、文化、社会等整体的全球化;全球化是趋同化、一体化、单质化,还是多样化、民族化、异质化;全球化是物的全球化,还是人的全球化;等等。不同思想、观点相互碰撞、交锋,在争议中逐渐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全球化至少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全球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对世界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全球化具有主客观性:全球化过程内在地充满着矛盾;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弊端同在;现实的全球化是不公平的;等等。正确认识我国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8.
中国共产党重视干部理论教育,也注重干部理论教育的制度化建设。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既继承过去干部理论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做法,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干部理论教育建设,完善干部理论教育制度。不断规范干部理论教育的组织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培养和考核等,使干部理论教育制度建设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干部理论教育制度化建设也形成了诸多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干部理论教育制度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9.
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5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