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47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思想精华和合理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从“经世致用”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一多统一”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从“循序渐进”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从“重视整体”到整体思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从“贵和尚中”到和谐相处与求同存异相结合、从“知行合一”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等方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中的传统智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2.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3.
毛泽东思想是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公理化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理论构建方法,应用公理化方法研究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是一种尝试。研究指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公理;实际、理论、实践、群众、自己力量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以此为逻辑推理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导出毛泽东思想的所有理论命题,建立起毛泽东思想公理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4.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现代民主理论的产生,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公民在意见表达、参与水平、及参与的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应从公民参与的制度层面、政治文化层面、组织规模层面提高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水平,特别是要保持公民参与和政府承受力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6.
Social work practice, irrespective of the location of practice, is shaped by local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the laws and policies applicable to the practice. Most governments adopt some form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pertinent to local conditions to meet local needs, such arrangements in Western contexts commonly being described as the welfare state. In other contexts, notably the East Asian context, the Western welfare state has been deemed inappropriate for meeting local needs. In this discussion there will be a focus on arrangements developed in Singapore, a country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Although Singapore has eschewed any notion of a welfare state, this discussion will demonstrate that it does have in place a range of policy responses to meet Singaporean needs and that these meas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rameworks adopted by emerging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  相似文献   
57.
新媒体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优势因素,高校党员理论学习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更应积极引入相关因素,促进党务工作的建设,增强党员的党性觉悟.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媒体参与高校党员理论学习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SO、ST策略,以期对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8.
城市发展路径研究的主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枫云 《城市观察》2009,3(3):186-19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整个国家快速现代化的进程相一致,我国城市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为了推进我国城市沿着科学的方向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文章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简短地陈述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0.
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辅相承,实践和理论相互提升,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实践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创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只有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