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41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用"三个代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纲领,围绕实效性,注重针对性和主动性,阐明思想政治工作“谁去做”,“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相似文献   
92.
文章从“三个代表”的思想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思想素质的现状,探讨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对现阶段研究生的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并就研究生的信仰、信念、业务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党的地位及其自身建设的变化提出的新的时代课题,是"七一"讲话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国内环境的变化是"七一"讲话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国际环境的变化是"七一"讲话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创新的着眼点."七一"讲话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94.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它所高度概括的党的先进性,阐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为党在新时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从而提高党在新时期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96.
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使科学的理论在每个环节上都带有民族的特色,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并取得指导地位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领悟并掌握了这个真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任务,并围绕这一任务进行了80年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种实践中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时代实践中产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7.
我们党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内,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碰撞,必然面临许多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矛盾.地级领导干部处在党中央和县乡的结合部位上,只有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才能构建新型的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为确保"十五"计划如期实现和在本世纪成功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9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素养,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等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培养高素质的高等专门人才,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9.
黄敏 《河北学刊》2001,21(6):102-104
在大革命时期 ,徐谦对三大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认同到背离、放弃的变化 ,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两面性。徐谦可谓当时国民党内由激进渐趋保守、后退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0.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和育人这一根本,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