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41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岩崎与宫原把科学发现分为实验、观察发现与理论发现两大类,并结合实例描述了由实验、观察发现到假说再到理论发现的过程.这些思想富有启发性,但从现代科学来看又过于简单,应上升到科学认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认识.我国学者提出的"三场相说",这种潜科学认识演进模式能较好地说明科学发现的实质与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2.
高校新校园建设应体现三个"一"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其环境育人的功能.文章探讨了构建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空间应体现"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张城市名片"的三个"一"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9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对于把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论毛泽东对党风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对党风建设的创造性贡献在于:在马克思主义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上,首次明确提出和科学论述了"党风"这一核心概念;在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上,高度概括和深刻论述了党的"三大作风";在党的作风建设模式上,创造了经常性的"思想改造"与集中式的"整风运动"相结合的有效形式。研究毛泽东对党风建设的贡献,对于完善和深化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及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金庸小说中的寻宝模式,与传统的埋宝掘葬风气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作者的反文化、反传统观念.故事文本叙事的来源应该是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夺宝遭害幸免母题、寻宝者互相谋害、意外得宝等母题.金庸对于宝藏所在地、夺宝、得宝方式等描写都进行了创新,流动着人类永恒的探索与追求,充满了吸引现代读者关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96.
明清三国戏曲出现了众多的翻案补恨作品,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为翻历史定局之恨,这是翻案补恨之作的主流;二是弥补个人之恨。除此之外,转世报应也可以视为另类的补恨方式。前者围绕着诸葛亮及蜀汉集团,后者则围绕着蔡文姬、荀奉倩等人。转世最主要的对应方式有两种,一是西汉初年与三国对接,另外一个则是曹操的身后报应。  相似文献   
997.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土地耕种形成一种全新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这种模式催生出一批新中农,即以耕种从亲朋好友间低价流转土地为生的留村农民。在村中青年夫妇以劳动力最大限度为界,通过经营适度规模的土地获得体面的村庄生活。这部分土地以低价且短期流转给留村农民,也保护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利益。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背景下,新中农变成村庄的中坚力量,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主体。然而,以政府主导、为吸引资本下乡所进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摧毁新中农,它让新中农无地可种,让外出务工村民长期处于失地状态。这样不仅损害了无法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农民夫妇的利益,也损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利益。鉴于此,政府应致力于改善农业耕种条件,培育出在村新中农,守住耕地,保护好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  相似文献   
998.
“三权分置”作为由我国农村大规模土地流转现状倒逼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制度变革,在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以及农村基层治理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基本性质。新型经营主体的进驻对乡村内生秩序的破坏及新诉求的提出,需要转变乡村治理理念及治理方式;离村农民的年轻化和精英化进一步制约乡村自治能力,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权分置”下乡村社会主体的双重变动,成为土地流转背景下基层治理的新桎梏,制约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迫切需要传统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999.
我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宣布退出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之后,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与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宏观三期叠加矛盾、微观三大结构性矛盾、国内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国际修昔底德陷阱挑战。其中,宏观为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反危机之后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微观为实体经济内部供给和需求、实体经济和金融货币、房地产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之间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同时,我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为应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国家明确“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特别地,国家放弃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同步,以应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000.
面对农村的现实需求和我国现行法律的限制,“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变革提供了契机。“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厘清“三权”关系,核心在于宅基地使用权“还权赋能”。在此基础上,变革的具体方向应当包括: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自由、单独流转;落实宅基地资格权,延续宅基地社会福利保障功能;构建宅基地使用权费用支付机制、流转登记制度,扩大宅基地使用范围;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