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045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的偏差,这种误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强化预防医学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在预防医学体系中,基层社会组织和传统文化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82.
从理论自身传承的角度对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重新读解和诠释 ,认为理论自身的发展使得黑格尔哲学只能以实践唯心主义的方式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黑格尔为自由而自由 ,为真理而真理的“实践反思”哲学为马克思现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83.
陈寅恪关于家族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之核心.作用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在强调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特征时,在个体的小"家"与作为整体的"家族"之间,陈寅恪更重视"家族",认为后者对维系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二、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维系文化传统、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是由于其特殊的情感纽带,使中国文人可以从中获取可靠的精神资源和人生动力.为此,陈寅恪才特别强调出身,重视渊源;三、家族本位思想,由于既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构成社会制度框架的基础,因此不但适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中国也未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何对其实行改造利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四、陈寅悟关于家族文化思想之形成不仅与其家族历史有重要关系,而且与其父陈三立的思想有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84.
公羊家法与清代今文学复兴之统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文公羊家法的真谛,是阐发微言大义,以经议政,主张"改制"、进化。东汉何休提出"三科九旨",对公羊家法作了比较完备的总结。乾隆间庄存与继承董仲舒、何休的路数,求公羊学之正途,对"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基本问题作进一步阐释,成为清代今文学复兴的开山人物。孔广森自立"三科九旨",混淆今古文家法,其结果是抽掉了公羊学说活跃的思想内涵,使之庸俗化。刘逢禄继承了庄存与的事业,将之发扬壮大,为公羊学撰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著作,成为复兴今文学事业的关键人物。至龚自珍、魏源对公羊学说大力改造,倡导改革,批判专制,成为著名的今文学派健将,为以后康有为所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985.
分析了“幽默”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在近代形成的文化语境、历史过程及审美功用 ,指出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作为幽默的内在品质 ,对近代以来的人类文化精神有独特的表征功能。以米兰·昆德拉为切入点 ,借助于对其幽默小说观的阐发及其作品所受幽默文化影响的考察 ,揭示了近四个世纪以来幽默小说的伟大进程及其在 2 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曲折命运。论者基此认为 ,在新世纪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开创中 ,幽默不仅应成为主导性的小说美学风貌之一 ,还将因其所表达的特定的小说智慧、相对性价值立场而成为一种有表征能力的当代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986.
王学典 《文史哲》2002,(2):70-79
黎澍基本上是一个处在“体制”与民间夹缝中的思想家。他与“体制”的那种“入不深出不远离不开”的关系,使得他的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遭到所谓“左”与“右”两种思潮的拒绝。黎澍遭到“左”的拒绝,是因为他对以“革命”本身为目的的“革命意识形态”的反省与审查。而黎澍在90年代的被拒绝,主要是因为他的“激进主义”和“反传统”的“新启蒙”立场。几乎无条件无限制地欢迎“现代”而鄙弃“传统”,是黎澍等“新启蒙主义”者的基本倾向。今天看来,“新启蒙”思潮的确“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基础”,但思想理论上的“新启蒙”时代毕竟又已经过去,而且,“新启蒙主义”的思想理论也暴露出种种局限。关键词:传统;新启蒙;革命意识形态;文化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987.
杜维明先生在《儒教东亚兴起的含义》一文中的中西文化比较观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中西文化比较应坚持"双重标准论",即西方人应以中国文化作为参照标准批判现代文明的弊病,中国人则应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标准对自己传统的文化作深入的反思。杜维明先生正由于混淆了两种文化在现代发展中的不同语境,导致了他在立论上的一系列自相矛盾和虚假论证。坚持"双重标准"的原理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吸收异质文化的因素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和超越。  相似文献   
988.
石中晨 《学术探索》2007,2(2):113-118
戴望舒的诗路大体呈现两条线索:一条为思想线——由对政治的亲近到疏远再到投身;另一条为诗艺线——由格律到意象象征到超现实再到半格律。二者以影响——“影响的焦虑”——反影响为共同表征,似乎走的是一条“循环”之路。但毋庸讳言,这一过程中戴望舒认清了自己并日臻成熟,尽管诗人过早离世为诗坛留下了些许“设若”。  相似文献   
989.
余泽娜 《理论界》2014,(6):76-80
中国历代社会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道德代价,引发了人们对道德代价问题的思考。但中国传统社会还没有"道德代价"的概念,因而中国传统道德代价思想是以一种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呈现的,它集中地体现在义利、理欲、忠孝、礼仁四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990.
昭显生活随性灵动——汪曾祺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秉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人文精神,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百姓日常生活,个性特征鲜明,文化意蕴醇厚;他将传统绘画思维融入散文创作中,以画造境传情,语言随性灵动却不失质朴通俗,成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