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0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借鉴公地悲剧不动点理论,认为我国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的设计,必须能够"调适"社会成员的行为趋向,诱导出公地悲剧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不动点。但我国现行环境罚金刑制度却无法诱导出动态变化中的不动点。为此,应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包括加大惩罚环境犯罪的边际成本、实行环境罚金的基准制度以及建立环境罚金刑易科执行制度等来促使动态变化中不动点的诱出,以便使环境罚金刑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惩罚性功能。  相似文献   
8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表现的多种罪恶,已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特征,也使其常常遭到误解。将悲剧理论与叙事学方法相结合,把作家对罪恶的表现视为其现代悲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借此与悠久的文学传统相衔接,又赋予其鲜明的现代特征。"罪恶"在多部作品的文本构成中被赋予多种艺术功能和复杂的意义指向,并借此为作家完成现代悲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雷雨》以错位的家庭角色的冲突为表征,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人的内在欲望两个方面探究了人的悲剧性存在.作品中,由周、鲁两家构成的这张命运之网有着极大的破坏性,极具毁灭性与悲剧性,这种破坏性冲突力量的形成根源于剧中人物家庭角色的错位.错位的家庭角色成为剧作组织冲突线、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以及塑造人物性格、探究人性奥秘、开掘人生悲剧性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4.
笑与泪     
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其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都体现于接受者的情绪上.因而,从审美情绪入手,探寻接受者情绪表现差异的缘起和生发,我们将会对喜剧和悲剧审美本质的差异有更新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85.
古希腊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时期之初的妇女虽不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其在社会生活中仍是不可忽视的。奴隶制时期的妇女则完全成为贞操观念的牺牲品。古希腊社会经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再降低。  相似文献   
86.
戴望舒的诗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在凝聚的艺术中,无论是悲哀、绝望和欢愉,都写得含蓄细腻,饱满而有节制,泛滥的情感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其中,隐藏着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孤单卑微的个体生命细腻敏锐的体验,隐藏着一种生命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87.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88.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技巧上都自觉不自觉受《红楼梦》之深刻影响,可以说,《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创作来说具有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阐释中国古典诗歌崇高美的三个来源,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崇高美偏于社会领域,它主要来自诗人对人和以人的生活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抒写,来自对崇高情志和崇高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0.
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神谱》、《荷马史诗》显示了人类历史进步必然冲决血缘亲属纽带,造成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二律背反的困窘。二律背反困窘后来更以冥冥中支配社会人生的命运形式,在戏剧类型的悲剧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基督教《圣经》为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提供了更丰厚的文化资源。黑格尔凭借巨大的历史感在理论上说明了西方悲剧精神历史反思性所蕴藏的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