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6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1187篇
理论方法论   365篇
综合类   5481篇
社会学   31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派生关系中"善"与"恶"的认知、建立,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内含的制度伦理意义、"实践精神",以及我们党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对政治主体、政治行为者的引导、内化和约束作用,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力争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3.
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核心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改革中出现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东中西三类地区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稳定以及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学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学内部民主和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强和谐大学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5.
论唐代科举制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忠  崔岩 《河北学刊》2006,26(3):109-113
唐代士人参加科举制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他们的参政议政资格,只要报名科考即可自动获得。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官方对于时政问题从来不规定标准答案,任随考生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这种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征集、接受意见的诚恳态度,是唐代统治阶级自强、自信的一种体现。“上下雷同,非国家之福”,是时人共识。在这种背景下,策试才能产生一定的匡时济俗功能。然而,由统治阶级举办的策试,尽管可以揭示某些表层化的社会问题,却无力解决社会顽症;再加上残酷、复杂的政治派别斗争,策试匡时济俗功能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6.
非物质社会的互动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信息社会的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计模式从单向的输出状态转化为双向的互动沟通。互动式设计不再以某种具有确定功能的产品作为创作的目的,而是以创建一个可供使用者自由选择和发展的平台为依归。它所创造的体验具有多感官化、虚拟化、动态化、超现实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引领。思维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却有优劣之别。“向古看”的思维方式不可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的最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最优的思维方式是带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由它自身的起点高、视野宽、思路活的特点,以及构成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整体论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组成部分的优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8.
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政府必须树立“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不断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公共政策决策体制,有效调节社会各阶层的权力与利益;构建政府为主导、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互动协调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市场、公民、非政府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29.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机制、提供科技支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手段,动员全社会节约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  相似文献   
30.
医疗风险分担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医患双方冲突加剧现象的分析,探析有关医疗风险分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适法价值取向严重对立的原因,从社会本位角度提出对医疗风险分担法律制度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