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富活力、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但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遭遇到了30年来最严重的打击。面对危机,很多民营企业以此为挑战和契机,把转型升级作为其摆脱危机、继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浙江民营企业已出现的多种转型升级路径的基础上,从企业成长理论分析入手,并列举相关成功的企业案例,以期能对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2.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latecomer firms manage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rough strategic coupling with global lead firms in automotive production networks. Drawing upon the example of the Guangzhou Automotive Corporation in southern China, this paper theorizes ‘cross-scalar tension’ as a key factor to explain why the four cases of strategic coupling between lead firms, the same domestic firm and state ended in different results, from decoupling to a sustainable coupling with local upgrading.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pertinent literature by demonstrating that cross-scalar tension is inherent to the nature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unreconciled tension concerning different corporate strategies on technological transfer, localiz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could lead to decoupling. Importantly, good coordination and matching on corporate strategies between lead and domestic firms could relieve cross-scalar tensions, thus fostering local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c coupling.  相似文献   
353.
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探讨背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下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均衡性特征,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更易享有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35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55.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功能完整、运行独立的基本空间单元,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下,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产业发展严重依赖于传统工业与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多重掣肘。县域产业升级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合理的技术应用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县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乡村建设是否会影响县域产业升级,通过何种渠道来影响,这种影响效应又是否会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对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数字乡村建设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由于变量度量指标、样本观测期、理论基础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文章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与中国县级层面相关数据进行匹配,最终得到2018—2020年涵盖中国1 094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总效应,并进一步开展了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效应讨论。实证结果表明:从全样本层面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在进行...  相似文献   
356.
This paper tackles the broader question of why inequality along 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tends to remain unchallenged despite the successful upgrading and insertion of firms operating in the world-system's periphery. Because the re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inequalities are both intimately connected to power relations along GVCs, such relations are at the core of my analysis. Conceptually, my theorization of power builds on recent work by Dallas, Ponte and Sturgeon, which has sought to more systematically theorize and account for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power, and complements it with key insights drawn from World-Systems theory. Empiric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iodiesel GVC between Argent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 case in which the successful economic upgrading and enhanced competitiveness of biodiesel producers in Argentina fail to overturn their subordinated position vis-à-vis European producers and traders.  相似文献   
357.
Voluntary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VSS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in prominence. Existing research largely assumed that VSSs create linear upgrading outcomes for all GPN actors and has studied VSSs from the point of adoption in the GPNs, rather than a broader range of stages in their lifecycle.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and building on literature around power and agency in GPNs, we develop the constellation of priorities (CoP) model to unpack the diverse and often diverging boardroom (Northern lead firm) and local (Southern supplier) priorities involved in such standards. Through in-depth fieldwork on horticulture in Kenya and cocoa in Nicaragua across the VSS lifecycle, we find significant divergences in priorities between farmer groups in both countries and lead firms in the UK and Germany. We demonstrate analytically and empirically that diverging priorities coupled with power asymmetries produced contestations, leading to simultaneou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owngrading, and social upgrading.  相似文献   
358.
我国自1973年颁布《关于保护和完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业已成为推进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那么,环保法治能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吗?文章探究了环境法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地方环境立法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样本,选取2003—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法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检验了产业升级是环境立法影响环境污染的传导机制,同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区域层面的实证检验、动态效应检验验证了文章的研究假设,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环境立法显著抑制了环境污染,且通过滞后效应的检验结果也表明地方环境立法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意味着地方环境立法的减排效果具有长效机制;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区域的检验结果也验证了环境立法抑制环境污染的结论,与长江经济带全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地方环境立法抑制环境污染的效果较为稳健,且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重新对研究样本进行匹配得到的检验结果也支持了地方环境立法的治污效果;进一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立法通过产业升级抑制了环境污染水平,即产业升级是地方环境立法影响环境污染的传导机制,意味着通过地方环境立法激励企业创新,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最后从全面推动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健全地方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扩大环保领域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治理污染资金充足、增加环境保护考核标准、防止出现"运动式"治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治理政策建议。文章从市级层面视角分析了环境立法对环境污染的机理,并通过实证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通过传导机制检验验证了环境立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丰富了市级层面环境污染的治理效应研究,有利于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59.
全媒体传播语境下,传统报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亟待实现媒体融合的转型。全媒体背景下的报业转型升级,既是先进设施的汇聚,也是从业人员的汇聚,同时还是技术力量的汇聚、传播业务的汇聚。实施这样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进行科学定位,合理投入,走出融合发展理念偏颇的误区;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多方位挖掘潜能,走出业务开展趋众同质的误区;需要重视并利用个体差异性,进行特色化运营,走出平台构建盲目仿造照搬的误区;需要坚守“内容为王”这一根基,立意精深又善接地气,走出形式至上曲高和寡的误区。  相似文献   
360.
借鉴已有文献理论,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体。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对外经济贸易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先构建三个因素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分别分析经济发展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三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