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21.
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8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村寨的人口流动数据资料,将其分为推力拉力不足类型、推力拉力共同作用类型、文化风俗影响类型、开发程度制约类型、开放程度推动类型、跨境收入拉动类型6种,对其人口流动的特征、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2.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直接动力。目前农村民主政治管理体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乡镇政权对上负责充分体现,对下负责明显不足;乡镇政权财政上基本依赖乡村经济组织,却在政府行为上不对其负责;乡镇政府对人大负责难以落实;乡镇对村的控制明显加强,村民自治有所削弱;乡镇政权权力小责任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真正落实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23.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24.
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中存在的机械单一保护古建筑的现象,引入"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以休宁县"百村千幢"工程——石屋坑村保护整治利用规划为例,从古村落的规划布局、总体形态、道路系统、建筑、村落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更新,突出古村落的特点,盘活古村落,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规划针对古村落的现实状况,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制订、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更新措施,以确保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规划的实施。并希望以此为案例,探讨适合古村落自身特点的保护对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5.
湘南山区“边缘村庄”搬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南山区"边缘村庄"数量多、人口多,工作量大,任务紧迫,但缺失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来指导搬迁工作。现今的搬迁现状令人堪忧,制定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搬迁政策迫在眉睫。未来政策应考虑目前的现状、农户困难,体现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分类搬迁与标准统一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包含国土、林业、民政、教育、医疗、电力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另外,工作人员的权力、义务和责任、纠纷协调和权益救济渠道是搬迁工作的法律保障利器。  相似文献   
26.
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舒 《统计研究》2009,26(11):13-15
 乡镇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目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巩固和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推动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思考。本文重点从乡镇统计站建设、人员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推进乡镇统计工作机制产生有效生产力。  相似文献   
27.
中国西部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上还处于贫困落后态势,寻找适合西部农村自身发展的开发路子,应该是把村镇区域开发作为实践农业现代化的起始步骤,同时促进村镇区域开发与开发公司作用的结合,带动广大农户的自身转变,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8.
按"城乡税制统一"原则改革我国农业税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税的属性和现状入手,剖析了我国现行农业税存在的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借鉴比较国外农业税制,提出了按照"城乡税制统一"原则改变城乡有别的二元税制结构、实行城乡税制一体化的创新思路。建议国家在宣布取消农业税的同时,明确农业适用于工商税制,并依法对农民免税。  相似文献   
29.
乡村治理不但需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等“解决问题”的学科介入,更需要有“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考,因为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之所以需要进行治理,一是源于浅表层面乡村的撕裂与破坏,二是源于深层的乡村风俗文化的改变。即,乡村社会功能的变迁与调整是乡村治理的最根本原因,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原因则属表层因素,乡村治理的实质是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对乡村进行重新定位、整合。乡村治理需要厘清“乡村”治理与城市涉农社区的“社区”治理之别,针对聚集型乡村和离散型乡村的差异性有治理侧重,否则容易陷入乡村政绩建设而不是乡村社会功能建设的陷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乡村治理体系转型的开始:由党建“引领”向“党组织领导”转变、由“三治融合”向“一元多方”转变。这种转变既利于聚集型乡村的城市化推进,也利于离散型乡村的防衰治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乡村展现与践行。  相似文献   
30.
杨振之  潘金玉 《民族学刊》2022,13(11):69-78, 149
民族村寨旅游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的现实问题。较差的旅游体验很有可能诱发游客的相对剥夺感,尤其是有参照比较的情况下。游客相对剥夺感影响其旅游态度和行为,游客对旅游地的愤怒、敌视及攻击行为严重影响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及潜在游客的旅游选择,最终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西江苗寨为案例,以游客点评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分析游客相对剥夺感的生成机理及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游客旅游体验与参照比较的负向差异创造了相对剥夺感生成的诱发情境。游客相对剥夺感的生成经历游客认知、游客评价及与公平相关的情感反应三个阶段,只有当游客感知的不公平超出其情感容忍度时,才会真正产生相对剥夺感。不仅如此,游客的相对剥夺感表现为纵向—横向及个体—群体两个维度四种类型,游客现实感知的相对剥夺感可能为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地应对游客相对剥夺感的可操作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