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由数字所构成的吉祥语的特征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祥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吉祥文化形式 ,吉祥语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我们所熟知的吉祥语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数字所构成的。这些由数字所构成的吉祥语有其独有的构成形式和特征 ,正在社会生活中承载着激励、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等重要功能。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 ,由数字所构成的吉祥语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一面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影响 ,对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32.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33.
英语习语的理解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收集了四名受试者对20个英语中常用习语的理解加工策略。数据分析揭示了受试者对习语理解是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使用来实现的;而上下文则充当着习语理解的必要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构成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英汉习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35.
了解公文语言在词语运用方面的特点,是正确划分语体、正确运用公文语言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公文语言在词语的运用上,沿用了传统公文词语,借用了其他语体词语,吸收运用了新产生的词语,化用鲜活的熟语,形成了鲜明的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36.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 ,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成语及其运用、翻译问题。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7.
成语是一种语言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中日两种语言有着许多互补性和易互换性,由于这种过于亲密的互借互补因素的存在,给它们之间的互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关于汉日成语的互译问题,重点应弄清它们在互译过程中显现出的难译性和不可译性,并找出最理想和有效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对此,首先要对汉日成语的语言形态形成认识,把握其共性;其次,汉日成语互译可粗分为直译型、变形译型、意译型;最后,是不可译问题,因成语自身有着丰富的内涵,部分成语具有不可译性,是进行翻译作业时难以逾越的一大障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文化的结晶。优美典型的形象是成语意义的依托,是成语精髓所在。俄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属于不同语族,俄英语成语中蕴含了大量的动物形象,本文主要论述了俄英语明喻动物成语的概念,对比了俄英语明喻动物成语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9.
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认知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本文尝试使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来探讨习语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习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异和同可以在中英语言的异同上体现出来.这对于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俗语的英汉互译比较,揭示中西文化的异同,再根据中西文化的异同,诠释在俗语的英汉互译中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