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3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112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61.
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应当率先创建绿色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实施这一伟大战略 ,应当从根本点做起 ,那就是提高西部地区近 3亿人的素质 ;治贫先治愚 ,环保当先行 ;当务之急 ,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 ,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认为 ,要搞好此项工作 ,应当以创建绿色高等学校为突破口 ,率先在西部创建绿色高等学校 ,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作用 ,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2.
19世纪后半期 ,在美国西部山区兴起了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运动 ,此次经济开发热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 ,既形成了以矿业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地理区域 ,又由于矿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深度拓进 ,呈现出矿业开发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矿业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乃至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且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形成与拓展的社会历史成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 ,可以从中归纳出对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 ,尤其是我国西部经济、文化和民族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 ,本着去粗取精、趋利避害的原则 ,为我国的西部开发事业提供了历史的参照系 ,触发现实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由冲突到创新:19~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一条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国明 《河北学刊》2004,24(1):182-192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经历了从封闭到改革开放的激烈动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因而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认为,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其引起的中西碰撞、冲突与交流,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也是我们了解和反思历史变迁的交叉口与基本点。这也许仅仅用"由冲突到创新"这一命题所无法完全概括的;但是,作为一条历史线索和思想文化纷争的焦点,这种梳理与探索无疑会对我们认识过去和开创未来提供有意义的资源及视野。  相似文献   
64.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条件下,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必须压缩国有制、扩大私有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应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修改《矿产法》,构建新的矿产资源开发体制,必须解决西部大开发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65.
自西部大开发之后,党中央又做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无疑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新形势要求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以振兴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6.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发展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目前,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观念滞后、产业定位不明确、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政策滞后、生产与生活方式落后。为此,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对县域与产业准确定位、创建新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环境、经营好县城。同时,还应处理好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主导产业与产业多元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认为在加入WTO以前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加入WTO使得这种状态失衡。继而根据非平衡非线性经济学理论,指出这种失衡使得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化具备外部动力学条件与内部动力学条件,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化应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相结合,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化实现西部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8.
西部地区市场主体的不良非理性行为,是阻碍西部市场化进程、制约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原因,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对西部地区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有效抑制,才能确保西部地区市场机制的尽快完善和健康运行,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9.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伯达 《南都学坛》2004,24(3):113-117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0.
中国的城乡差距:原因反思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的城乡差距已经到达一个令人不安的水平。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分布的特点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在城乡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但不适当的制度和政策同样是重要原因,而且更值得我们去审视和检讨。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重点突破制约"三农"问题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民向非农领域的就业转移,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缩小以致最终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