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59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中国古代司法总体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司法活动作历史的考量,再现了古代司法的特定语境,演绎出司法活动的两大特点:一种情怀,任意不任法;一种悖论,锻炼成狱。封建统治者在处理法有明文规定案件时,往往基于诸多律外因素作所谓“衡平”处理,任意罗织罪名,文致于法,这种情况几乎存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国法律文化下的特定生成物。  相似文献   
72.
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两层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有内在无因性与外在无因性两层含义。内在无因性是物权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之核心要素意思表示的内容本身所具备的内在属性 ,是物权行为的生命属性 ;而外在无因性则重在从法律技术上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间不同的效力关系 ,重在从形式上对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全部构成要素以区分原则为前提进行全面比较 ,因此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以意思表示来正确理解法律行为 ,必须以正确理解内在无因性为基础。我国对无因性的认识只是外在无因性之含义 ,而缺乏内在无因性含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73.
对直接故意特殊形态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东方论坛》2003,(5):117-120
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 ,在直接故意中 ,存在一种特殊形态 ,即 :明知—必然性—放任。由于立法的局限性 ,理论界对特殊形态中的意志因素认识不同 ,众说不一。本文围绕这一问题 ,结合故意犯罪的内涵、构成要素、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说明在直接故意特殊形态下 ,存在一种介乎于“希望”和“放任”之间的独立的心理态度 ,从而对我国刑法中犯罪故意的概念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4.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意愿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3 %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认为《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保障了他们的权益 ,但只有 5 8 7%的人愿意参加该综合保险。通过x2 检验 ,影响参加综合保险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在沪已经工作年限、在沪工作年限意愿和对保险的了解程度等。外来从业人员最希望得到的保障是养老保险 ,险种偏好与职业、文化程度相关 ,而与收入等因素无关。外来从业人员保险应该反映参保人员的意愿 ,分层分类建立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75.
民本与有容--传统文化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为邦本”的思想形成于西周初年,它强调民意是天意的体现。孔、孟学说对民本思想有更完备的论述,孟子指出只有被人民接受才有资格作天子,否定君权的无条件合理性,倡言“民贵君轻”,把民本观发挥到了极致。历代王朝的倾覆都显示了一条历史教训:“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语),这是民本思想能传承至今的原因。“有容”之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精华所在,主旨是能涵容不同意见和异质文明。与之一致的是“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上者要有容众言,不能压制异见,强使同己;在下者要献可替否,不可阿比附同。对待差异和矛盾的正确态度,应是“执中”(掌握正义、公平的原则)协调,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6.
人们对王国维“无我之境”的阐释往往脱离《人间词话》这一文本语境,以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观念或是西方理论资源为指引灯甚至为目标,断章取义地进行生发,而忽视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原文表述和总体审美取向。笔者认为解释文本不能完全以解释者的“先见”来代替或歪曲文本语境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和生存境域,对《人间词话》还原式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切实地理解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说。回到文本本身才是文艺美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77.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近代法哲学的最高成就。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法则是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本质在于高扬人的自由本性,批判封建专制,实际上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78.
统治阶级意志实现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实行为统治阶级根本和长远意志的实现创造了环境,同时德治使这种实现成为了实际可能,它是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79.
期待可能性理论:引进还是拒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产物,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大陆法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但结合我国的刑法理论来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期待可能性的性质和地位无法界定,标准比较混乱,而且由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难以找到契合点,引进的实际意义不大,故不能将其移植到我国刑法理论中。  相似文献   
80.
波爱修斯的模态逻辑直接来自古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逻辑。中世纪早期模态理论主要关注关于将来事件模态命题的解释。基于此,波爱修斯首次对上帝的预知与人的自由意志一致性进行了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