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323篇
综合类   3019篇
社会学   76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时代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执政能力提升规律的必然选择、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战略需要以及形塑百年大党光辉形象的内在要求。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在样态上突出日常化与规范性、方式上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过程中彰显适宜度与有序性、效果上具有针对性与可持续等基本特征。党政机关主管部门要从把握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内外张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制度体系、保障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监督考核、完善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切实提升党政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72.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3.
谢洪明  王成  吴隆增 《管理学报》2006,3(5):600-606,621
主要探讨企业知识整合、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择我国华南地区的142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即知识整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也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知识整合提升组织绩效的另外一条路径是知识整合→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74.
对行政强制措施实行检察监督是十八届四中全会赋予检察机关的改革任务。在全面依法治国和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履行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职能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在下一步检察改革过程中,应当坚持有限监督、适时监督、行政先行救济原则,探索采用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督促纠正违法、提请责任追究等方式对违法行政强制措施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5.
由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南方大片解放区急需大量领导干部,南下干部应运而生。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下干部政策制定,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解放全中国,建立稳固新政权的重要条件。从各老解放区抽调的南下干部组成南下工作团,随军奔赴到南方各省市地区。其中,南下衡阳的干部主要来自山西、河南等地,他们为衡阳的解放及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工作思想、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回应新时代青年工作不断发展创新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这一思想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本领学识培养、成长成才服务和青年组织深化改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青年组织的优化升级,为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正确指引。  相似文献   
77.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创新驱动机制的牵引下,强化教育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主题,而积极探究和试行大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发展趋势。为实现大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应从教育管理的本质出发,将其作为联系学校教育各参与方的纽带,坚持对行政管理理念、教师管理体制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革故鼎新,为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植根土壤。  相似文献   
78.
“司法审查有限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这导致了“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存在争议。“尹荷玲案”不但证成了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存在的正当性,而且明确了该判决适用的“双阶要件”,即“理由具备、事实清楚、法律规定明确”的一般要件,与“法效果唯一性”的特别要件。其中“法效果唯一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羁束行政行为,二是行政裁量收缩为零,这恰与《行政诉讼法》修改后“给付判决”与“履行判决”的规定相契合。纵观司法实践,重做判决、履行判决、给付判决形成了“程序性判决—提示性判决—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3种判决方式,体现了三者功能的相似性。作为实质化解争议的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也彰显了司法推动制度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79.
新时期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着权力本位观念浓厚、保守守旧作风严重和权力滥用、消极腐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高度集权制行政模式、官僚主义行政传统和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制度、政府形象和政府理念三个方面实现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80.
Wellbeing has become a keyword in youth and social policy, a construct deployed as a measure of a good life. Often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ellbeing encompasses numerous indicators, from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to markers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basic human needs of secur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wellbeing as an organizing concept in discourses on young people and argues for defamiliarizing its truth claims and cultural authority by investigating what wellbeing does. We begin by examining the rise of wellbeing, drawing attention to its conceptual muddiness and ambiguity. Framed by the Foucauldian notion of problematization, the analysis proceeds along two routes: first, through an historical consideration of wellbeing as a relational concept with antecedents, focusing on ‘self-esteem’; and second, through a reading of wellbeing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olicy. Informed by Somers'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concept formation and Bacchi's critical policy analysis, we illuminate the mixed dimensions of wellbeing's reach, placing it within longer traditions of youth studies and psy-knowledges and showing its transformative promise as well as its individualizing effects. In doing so, we elaborat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at can be adapted to examine other keywords in youth studies and social policy dis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