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2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985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440篇
人才学   268篇
人口学   215篇
丛书文集   1961篇
理论方法论   823篇
综合类   4579篇
社会学   835篇
统计学   128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物权法和债权法的分立起源于罗马法.二者的分立是大陆法系民法理论分析和法典构架的基石.但近现代以来,物权法和债权法出现了融合,尤其表现为物权的债权化和债权的物权化.我国物权立法的定位和制度设计应在坚持物权法和债权法分立、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前提下,针对二者融合的趋势作出立法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992.
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关内人口向东北的迁移,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可谓“全部近代史上一件空前的大举”。1860年东北局部开禁,特别是1904年全面开禁后,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东北原有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大批新的城镇纷纷兴起。这些城镇不是建立在军事驻防的基础上,而是在招民垦荒、移民实边与铁路、港口兴建的过程中,陆续发展起来的。此时,东北的城镇才真正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993.
文化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之关系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文化区分为事业性文化与产业性文化表现了我们文化建设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虽然公共文化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但并不排斥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文化具有产业意义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密不可分,它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业性文化与产业性文化具有复杂的关系,对它们的区别只是强调了二者的不同,事实上二者相互包容,共存共生,我们必须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4.
明清之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士大夫对历史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理学,集中对曾经左右他们的文化进行批判,这一过程从地域上讲是各种学术流派进行交流、融合的过程。作为重要地域文化的关学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影响了一大批士人,推动了关学与其他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巴黎的“非洲” 或许法国的500万穆斯林中有20万到40万生活在一夫多妻制家庭里。当需要工人供应欧洲二战后的经济腾飞时,法国没有限制地给予一夫多妻制家庭成员移民签证。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和少年犯罪的问题不断严重,最终导致法国在1993年取缔了一夫多妻制。但是法律只是断断续续地推行,许多一夫多妻制下的妻子继续偷渡入境。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撒哈拉以南地区,如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多数人居住在巴黎贫穷的郊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内。  相似文献   
996.
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努力改变目前城乡产业分离的现状,积极推进城乡产业的转换升级和协调发展,应是构建和谐南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7.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并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科学主义与人文视野是人类长期在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价值体系。本文既分析了它们的对峙与分野,又论述了它们的互渗与交融,并在结论部分指出:这两种文化视野的融合、交汇、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云南汉语地名发展与民族构成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早期的云南地名应是当地民族语地名。随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的设治经营、汉文化的传播和汉族移民的进入,云南逐渐出现了汉语命定的地名。明代以前云南的汉语语义地名日益增多,明代开始汉族姓氏地名在云南勃然兴起,明清以来汉语语义地名与汉族姓氏地名逐渐成为云南地名的主要命定形式。云南汉语地名的发展,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特点,云南汉族移民的定居方式和自身“土著化”过程,以及云南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00.
科学具有人文特性,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核心联系人与世界是其文化品格,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把握人赖以存在的世界是其理论追求,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是其价值取向.今天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危机并不是科学本身使然,要消解之,就必须回归科学的人文特性,这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