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1.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相似文献   
12.
近代佛学思想家太虚运用契理契机的原则,站在整体佛教的高度,认为藏传密教只能是大乘佛教八宗之一,而不能独立于显教之上别为一教;藏传密教讲究修学的次第和大乘精神的实践,但是其自标高明的做法导致了迷信,"男女双运"的做法导致秽行流传,对社会风俗的净化没有成效.因此,应吸取藏传密教的长处,冶藏密为"中密",为振兴中国佛教和建设世界佛教的宏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市,在0-3岁儿童托育服务方面开始了系列探索,具有以市场为主,卫计主管、 联席审查、 市场运作、 以奖代补等特点.其中有一些成功的、 普通适用的经验,如: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联席审查会议制度;设立专项基金,以奖代补并对资金使用跟踪监管;通过普惠性早期发展服务进行社区体验等.此外,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仍需国家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观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成为竞争力的关键。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学者对知识经济的由来、特征等知识经济理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并就中国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宗宝本《坛经》中对于神会的记载一共有五处,有详有略,有初次参礼惠能的对话,也有惠能去世后的行为记录,比较立体地展现出了神会的形象。神会通达经典教理, 聪明伶俐,但是没有达到佛教宗教实践层面的悟道。惠能对其既有否定,也有肯定。神会后来北上确定南宗禅宗旨,攻击北宗禅的行为,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消极的意义也不容 忽视。  相似文献   
16.
吕澂与熊十力之间的“性寂”“性觉”之争被称为“辩佛学根本问题”,实际上,二人所理解的“性寂”与“性觉”并不分别符合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心性本净说”的本义。通过对比吕、熊的“寂”“觉”之争与朱陆之争,可知吕澂的“性寂”与朱熹的“性即理”、熊十力的“性觉”与陆九渊的“心即理”具有思路上的一致性,由此牵扯到的为学功夫上的“革新”“返本”之争亦与朱、陆的“格物”“明心”之争极为相似。因此,吕、熊之间的“寂”“觉”之争,并非是在争论佛学根本问题,而只是披着佛学的外衣在争论宋明理学的根本问题,其实质是朱陆之争的继续。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商标都具有自身的文化涵义。商标的翻译除了遵循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必须考虑到语言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乘经典中,对“成佛”之义的阐述可从法身、报身、化身等三个角度展开,其中最根本和核心的是成法身佛.成法身佛的关键在于破除人我执、法我执而当下与真如相应.禅宗将大乘经典的这种言教演成活生生的身心实践,所以杀活纵夺、不拘一格.而针对妄执经典言教和外在形象的人,尤其以“呵佛骂祖”的狠辣手法,要令其一刹那间失却一切攀附而悬崖撒手,亲见本性,直证真如而成佛.“呵佛骂祖”的表面形式,恰恰有着“成佛作祖”的佛教真精神.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 ,依法承担着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能 ,在新形势下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 ,转变行政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规范行政行为 ,突出服务功能 ,正确处理好行政行为与村 (居 )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政府与社区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这既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职能转变的题中之义 ,也是探索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小乘佛教对于"心"的论述极为丰富和复杂,遵循着即破即立的逻辑,即从缘起上安立"心"的功能性本体,又从体性上破斥"心"的实体性本体,是为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双重维度之整体。大乘佛教的唯识学不仅有着系统的安立"心"的功能性体与破斥实体性本体的理论,而且有着系统的"转依"理论。而这一切,落实到佛教道德的本体问题,则构成道德本体的层次性、复杂性,解决的实质是道德主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