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8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既具有一致性,又各自占有特殊的地位、各自体现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产物,而只是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中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时才能发生。改革的条件,大体可分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成熟的标志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米,问题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不改革就不能振奋人心,活跃经济,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改革的前提。此外,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和平环境,有一定的物质及财政储备等也是进行改革的必要的客观条件。但是改革事业的进行并取得胜利,不仅要有成熟的客观条件,而且还需要有主观条件的成熟。所谓主观条件,主要是指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觉悟程度,包括对改革客观条  相似文献   
13.
1.科学与民主的文化意蕴:对于科学,可从不同角度给以界说。在人文意义上,科学是一种理性精神。它意味着人类运用抽象力去拆解客体,以逻辑符号系统来把握对象。所以康德哲学特别重视对知性能力的批判性考察。科学固然也研究模糊现象、非理性现象,但使用的方法则是理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政治关系对于转型性发展的调节与保证作用.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时还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年改革的直接理论动力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这对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来说,有着普遍性的意义。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虽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但是实际上它是当代工人阶级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共同性的心声。社会主义各国在历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统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征途上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科学理论的重大指导作用,不仅取决于理论自身的科学真理性,而且取决于人们对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状态、目标和基本要求,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质上是要解决权力由国家向社会逐步转移的问题。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直接的指导理论。同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又提出了当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未能触及的若干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将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得到一个新的大发展。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