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映胜 《理论界》2007,2(8):23-24
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等概念不属于社会形态范畴,而属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社会状态”范畴。当前,学者对社会状态研究涉猎不多,本文致力于社会状态的界定、特征、与社会形态的辨析以及理论意义研究,从理论上准确地定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四位一体体现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政党执政与国内外环境两个维度阐述和谐社会的现实必然和战略意义,为更深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康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民族地区农村小康更是农村全面小康的锁喉之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小康建设在进程上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又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此,民族地区农村的小康建设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目标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政策倾斜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以及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提出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到把文化纳入综合国力范畴的发展战略再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探究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与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始终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科学的人本观是唯物史观的主线之一;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为和谐社会主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谐主体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拓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当代取向,也丰富了人的发展阶段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探讨了武陵山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低实现程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个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既包含了严密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其整体性研究集中体现为“三个内在统一”,即从逻辑框架而言,它是三个基本层次的内在统一;从基本内容而言,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从学科建设而言,它是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人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鲁克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只有在实践中人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塑造,即“实践人”,并阐述“实践人”存在的三个纬度和几个特性。由于德鲁克的阶级局限性,“实践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德鲁克的 “实践人”为人性研究的当代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本文从认识论视角探析了二者的关系:从认识过程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充分肯定;从认识要求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逻辑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目的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不能以“大一统”强加于不同地区的和谐社会(区)构建,必须尊重各个地区的实际,区分对待,扬长避短。武陵山民族地区突出的特殊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明显的优劣势,文章依据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特殊因素,对该地区和谐社会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作了探讨,以期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