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1.
中华传统礼制虽存在着封建质核,但至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或准则,进入文明社会后便具有道德这一内涵。就古代中国而言,伦理道德的体现便是遵循礼制,它早已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内化为国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中华先民尊崇的生活方式,礼义是中华先民追求的精神价值,礼中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概括起来便是一个"仁"字。中华传统礼制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资源,但必须经过现代性转换,即守望本土传统,又以现代性为标准审视、转换并汲取古典文化精义,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获新生。寻求中华传统礼制现代价值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立足于以多样性为根本特征的人类文化生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和丰富的民间实践中,探寻其沉淀下来的伦理共识和道德品格,着眼现实,展望未来,用中华智慧来创建适合当今社会的礼仪价值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主要依据,从宋夏赋役制度比较入手,试图搞清楚西夏水利役中“计田出丁”等法的实施概况,及其与宋代摊丁入亩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考察表明,西夏此制学自北宋,主要实施于西夏腹心地区(即兴灵平原)的灌溉农业中,从地产推排、人户控制、役夫征调、工料课取到渠头、渠主、渠水巡检等差役的设置及其职责的检查落实,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制度移植过程,而非制度的自然演进过程,因而西夏在实行“计田出丁”等法的同时,多种兵役、力役、差役仍然十分沉重,故与宋代摊丁入亩形似而质异,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相似文献   
14.
赵俪生先生自20岁从清华大学投笔从戎,跃入抗战洪流后,一生遣际坎坷,经历"反右"、"文革"等劫难,而仍能在学术上作出巨大贡献,是因为赵先生在学术上有过人的毅力,思想上有坚定的信念,在生活中有飞扬的激情.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赵先生是一个遭遇坎坷时能坚持抗争的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权力投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自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长文《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译文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册,中华,1992)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外学界已在唐宋变革期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唐宋社会转型问题之内涵的认识。而唐宋之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实为唐宋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学界成果亦相当可观,内容涉及气候变化、森林植被伸缩、湖泊水系变迁、农牧业经济板块的异动、经济重心的南移、交通网络的延伸,以及区域经济的升降等诸多方面。然据笔者所见,目前从总体上研究其时经济格局诸方…  相似文献   
16.
葛金芳 《求是学刊》2015,(2):149-150,181
<正>主持人话语:新世纪以来,就中国史研究而言,其视角逐步下移,着力讲求深耕细耘和扎实厚重,涌现出一大批关注社会底层和具体细节的学术成果,佳作迭出,成绩斐然,然其"碎片化"倾向亦略显端倪;同时数十年来,学界关注的理论话题和宏大叙事,如长期停滞说、冲击反应说等,大多来自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汉学界,出自中国学者自身的理论建树和提炼概括亦不多见。这种情势或许是中国学人在国际汉学界的话语权不足之重要肇因,善谋者当思改进之策。实际上,我国学人在中国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绝不输于域外学者,理应在事关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若从产业演进角度观察社会经济形态的嬗递轨迹,我们发现中国三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古代农业社会、近世农商社会和现代工商社会。其间发生的两次转折,第一次是在两宋时期(其端倪则在唐宋之际的变革期即已经显现),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开始跨入近世农商社会阶段;第二次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端倪则在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后已经显现),近世农商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进。此后经过20世纪整整100年的寻觅和探索,到21  相似文献   
18.
宋代钱荒成因的研究,学界多所关注,已有丰富成果面世。历史实际表明,钱荒主要出现在中唐至明中叶这七八个世纪之中,尤以两宋时期最为突出。但宋史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宋时期,南宋的钱荒问题涉及较少。而且从钱荒形成原因来看,学界从货币制度与货币供给入手研究较多,而从货币需求进行分析较少。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文拟从货币需求的角度对南宋钱荒现象进行解释,进而探寻中国传统社会走出钱荒困境的真正出路。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南宋时期人口增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城市化率上升、贸易规模扩大等原因所导致的货币需求量急剧上升,已是体重价低的贱金属货币体系所无法承担的历史重任。钱荒问题的产生、弥漫及扩散,从静态的货币市场看是供求失衡、供不应求所致;若从长时段的历史动态看,其根本的原因来自宋明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由中古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进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9.
20.
引论:“农商社会”之概念和南宋经济之地位近十余年来,随着宋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南宋史研究的急剧升温,重新认识宋代、特别是南宋一朝的利弊得失并重估其历史地位,已成史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