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精神分析法是一套系统有序的方法,以精神分析法中的无意识理论、梦的解析和镜像理论,主体结构理论分析电影《画皮2》,探究其中人物心理成因和电影哲学层面美学层面的理解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农村题材文学中的"故乡"镜像,重建了人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等之间的诗情画意关系,它既是乡村现代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乡村现代性困境的表征。当代农村题材文学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生存条件等物质性存在的图绘,建构起坚实而厚重、丰富而立体的"故乡"镜像,并最终生成强烈对抗现实的强大功能,上升为一种心灵皈依的乡村宗教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片,目的是为了增强港人国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本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四集宣传片图像语料建立认知语义分析框架,探讨宣传片建构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给香港国民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首先,宣传片重点描绘国家的辉煌成就以及香港和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宣传片的设计目的是期盼港人积极参与国民教育活动;再次,宣传片营造对香港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信心;最后,宣传片认知语义的成功建构表明推广国民教育要密切关注主体创意、传播策略、特色打造和媒体宣传等多维视角。本研究为如何有效建构港人的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创作对近代湖南镜像有充分的动态描绘。社会变革带来家族镜像的变形,凸现出家族命运的变化、家族内部的分化;社会思潮则裹挟着湖南人前行,引发世风转变与心理嬗变,导致人性的变异与价值立场的错位。家族分化、世风转变等带来社会阶层的重构,促成人的社会角色转换,进而打破彼此的身份疆界,发生身份置换。凡此种种,皆是文化冲突使然。这是湖南镜像在近现代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是最能够凸显沈从文创作特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价值主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是人类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精细化的必然。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体系,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根系,大千世界因差异而绚烂。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着自己生存的哲学观,中华文明是世界最伟大的文明发源地,我们繁衍到今天,给世界一直在展现华夏优秀的文化传承。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是一种臻善,勇于面对,善于面对,共享文明,求同存异,是我们应有的胸怀和需要的做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用CSS滤镜和蒙古文镜像字体实现蒙古文文本网页编辑和显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用图形方式或逆向输入蒙古文的方法制作蒙古文网页的不足,能够直接从WPS等文本编辑器通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将蒙古文文本内容复制到网页编辑器中,同样通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将网页中显示的蒙古文文本内容复制到WPS等文本编辑中,保证文本的内容和顺序不变.这样既提高蒙古文网页编辑速度,又能为广大用户移置网页内容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是标志她的作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里程碑。本文借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爵士乐》的文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妇女杂志》被称为“近代妇女史上第一份历史悠久的大型刊物”,从创刊之初,《妇女杂志》便试图建立言说西方世界的链条。1916年,商务印书馆启用胡彬夏为主编,借助其留学西方的亲身经历述说欧美平凡女性的真实生活,并将言说主体向“妇女与家庭”偏移。从中我们可以寻迹《妇女杂志》(1916)所建构的欧美镜像及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女性认识上的误区。这一误区,以"镜像"的形式出现,与现代女性逐步提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相称。要想走出误区,需要女性主体抛弃虚荣心,真诚地面对自我;进行换位思考,正确地悦纳自我。从而达到女性在适应中的超越及人格的健康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统摄下,男女两性对立的主客体模式已被固化。女性不可能达到自在自为的生命状态,她注定要成为男性构筑自我形象时的一个镜像:被男性目光所打量、缠绕,成为男性生命的补充和附庸。在该语境下,就连被冠以“女性意识先觉者”的美狄亚和细侯也难逃被男权话语扭曲与肢解的命运。在菲勒斯镜城的映射下,她们的女性本真被遮蔽,生命逻辑被歪曲,最终沦为男权话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