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将那坡话韵母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得出中古韵母在那坡话中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就《毛诗古音考》的体例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 )《毛诗古音考》收入的 50 3个字的顺序。陈第收入正文的 50 3个字一般以《诗》三百篇为序 ,每篇诗收多字的 ,以原章节为序 ,只是每章中先收韵脚字 ,后收非韵脚字 ,有 4处例外。 (二 )每个被考字所引书证采取的顺序。本证是“诗自相证” ,从收入字的诗篇起 ,以《诗》为序排列。旁证是“采之他书” ,多以时间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03.
马景 《回族研究》2020,(1):5-11
清末以来,中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以开民智为主题的思想启蒙运动,创办白话报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王静斋通过订阅北京、天津两地的白话文报纸,学习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识、接受思想启蒙教育。对他影响最大的白话文报纸是《正宗爱国报》。通过《正宗爱国报》可分析清末白话报对王静斋思想启蒙的影响,进而了解这位宗教界代表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4.
于都斤的另外写法乌德犍(建、鞬)与郁督军,反映于都斤的古突厥语音作?tükk?n较为贴合。与蒙古语相同,?tük是大地之义。在突厥成为蒙古高原主人的6世纪中叶,?tükk?n之音已经出现?tük的尾音-k与k?n的声母k-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突厥鲁尼文碑文中,以往被转写作?tük?n的于都斤,转写作?tükk?n更合原音原义。  相似文献   
105.
一代之学术一代之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秋颖 《江淮论坛》2002,(6):116-119
本文考察了清代古音学家之间的重要书信及序作,认为清代古音学的辉煌成就与优良的学风是分不开的.这些优良学风有毕生治学,心无旁鹜;继承前人和师长;能"弥缝"前人之说;奖掖后学,鼓励来者;师友论学,求真求实.清代古音学是在研究、讨论、继承、创新中走向成熟和辉煌的.  相似文献   
106.
张巨龄 《云梦学刊》2006,27(5):145-15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和人员大改组。回族报刊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封建主义尚未根除,民主意识已见端倪。丁宝臣、丁竹园、刘孟扬等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和王浩然、王友三、张子文等开明宗教领袖的两支队伍形成。这为以新闻传媒形式开启民智,唤起回族人民爱国兴教提供了组织准备。《正宗爱国报》、《回文白话报》,以及《清真学理译著》等回族报刊的出现,显示了回族人民参与社会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其自我教育,逐步提高民族素质的保证,为此后回族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初回族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报刊史,以至中国报刊史上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林语堂博士学位论文和导师孔好古评语两件新近发现文献的解读,讨论林语堂与孔好古的关系,可以为林语堂转向之谜提供新的解释。林语堂和孔好古之间应该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林语堂后来转向文学,跟导师孔好古没有关系。林语堂论文所得的2分,在新的评分体系里比旧评分体系要高一级;学位论文中没有参考孔好古的汉语声调起源理论,可能是其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孔好古给林语堂论文的评分并无不妥,也并没有因为林语堂是中国人而歧视他。林语堂博士学位论文建立的、以方言关系为前提的汉语上古音体系,具有超前的学术价值,是开创崭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但是在当时的学术眼光看,也存在引述不当、对汉学成果吸收不够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8.
刘丽 《阅江学刊》2011,3(4):110-114
刘正宗为顺治诗坛“京师三大家”之首,其诗秉承历下,取宗唐人,但无唐人高华。在诗歌内容上多表达个人际遇及宦海沉浮的感叹,而少有故国之思与失路之愧;艺术上长于古体,语言质朴无文,多拗折生涩之语,诗风瘦硬。  相似文献   
109.
夫余族名的音与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字上古音中,夫余之"夫"读音如蒲、如薄,与发(读如泼或拨)、貊、毫等字读音可通,"余"读音通娄、闾,夫余作为少数民族语辞,其意义很可能是"貊人".橐离、高句丽、豆莫娄以及作为北沃沮别称的置沟娄,读音语尾与"余"音同,可能是其出自同一族群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探讨了真部和耕部谐声、合韵问题以及《说文》谐声与方音的问题,真耕合韵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然押韵,不能用方音来解释;斯的声旁不是其,其和斯属于不同的谐声系列。在此基础上证明《诗经》韵语和《说文》谐声语料虽有少量的方音成分,但不能改变它们作为雅言的基本性质,不过上古音的研究要剔除《说文》中不科学的谐声偏旁,使其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