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回顾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汉语中古音历史;介绍日本学者有关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成果;评述日本学者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观点,如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的资料"互动"作用;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间特征,日汉对音译音研究对汉语中古音研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2.
以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中阴入、阳入为纲,系统分析了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与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古音四个声调的主要对应关系及非主要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抚州方言是赣方言的代表性方言之一,有中古语音活化石的美誉。文章以抚州市郊钟岭为调查点,归纳出抚州方言19个声母(不含轻声)、67个韵母和7个单字调;探析了抚州方言声韵调的基本特点;从声、韵、调三方面对抚州方言与中古音系进行了比较,归纳了中古音系各声纽、韵摄和声调在抚州方言中的今读规律,发现抚州方言仍保留了很多唐宋时期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44.
正《回族文学》2014年第6期,正值这本创刊于1979年的文学期刊创刊200期。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发展史,至今已有100余年。先后经历了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期间出现的各类文学期刊名目繁多,此起彼伏,但是像《小说月报》这类历经百年而不衰的老牌文学期刊寥寥无几。兴起于一时,终因各种原因昙花一现的文学期刊不在少数。再看百年来的回族报刊史,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回族自进入20世纪以来,就在世人眼中表现出有声有色的民族报刊业创办史。比如,早在清  相似文献   
45.
古音研究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时间性,二是空间性,三是方法论。方法论包括人文性的方法和一般性方法,人文性方法可以使我们发现诸多中古音资料的内部联系,具体指出一般性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是方法论问题讨论的重要序曲。  相似文献   
46.
黄侃的古音体系,并非循环论证的结果.其最初所定的古声二十三纽,是综合前贤的古声类研究成果而成.受邹汉勋启发,黄侃再将古声二十三纽中居于三等地位的群、于二纽和居于假四等地位的喻、邪二纽定为今变声,古声十九纽体系至此定型.与古声纽研究略有差异,黄侃的古韵部研究,是音类分析与音值研究分别进行,最后相互印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作为清代学术开山的顾炎武,继承明末陈第提出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思想,对古代语音如何分韵进行了研究。他为此后古音研究开启风气、指明路径的功绩是伟大的,但也存在分韵未密的缺点。长期以来,学者只注意到他分韵未密的现象,却没有深入分析其所以如此的原因。简言之,顾炎武之所以分韵未密,是由于以韵值探究古音,还是根据典籍中押韵的情况归纳总结出上古韵部的方法上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48.
明后期诗论中关于七言律的取向之争,反映了盛唐派对七律发展中正与变的不同认识。被视为"正宗"的盛唐七律平和优雅、高华壮丽,这种格调的形成与七律和乐府歌行的同源性以及早期主要用于应制体的历史影响有关。杜甫七律被明清诗家公认为"变格",其深层原因在于杜甫探索七律体式原理和发掘其表现潜力的自觉意识。他不但在继承初盛唐七律传统表现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其题材、结构及表意抒情的单一性;更重要的是在后期七律中利用七言可以单句成行的特性,加大句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跳跃性,以及句脉转折的自由度;同时在意象的提炼组合以及与声调的配合方面深入到心理感觉的表现。这些探索的意义在于从多种角度发掘了七律体式对各类题材的适应性,大大拓展了七律的抒情和议论功能,使七律在体调和表现上进一步与七言古体区别开来,并以其能"融各体之法,各种之意"的巨大容量成为中唐以后应用最广的诗歌体裁。  相似文献   
49.
厦门话与广西平南思界闽南话在入声各韵存在对应关系.从这些对应关东中,我们可以看到,厦门话当为思界话的祖语.在下文的对应关系中,厦门话大都是比较古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50.
章炳麟继承段玉裁古声调理论,认为"平上韵无去入,去入韵亦无平上",将其古韵二十三部分作平声韵与去入韵两类。因古无去声,为段氏所证,则直接启发黄侃"古无上声"说,认为只有平入二声。入声韵与入声调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有复杂的渊源关系,章、黄的"平入声"实质内涵是平声包括阴声韵、阳声韵,入声是指入声韵,他们均使用声调术语说明韵部收尾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