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77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名称语义认知研究主要由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来完成,这些研究对密尔、弗雷格和克里普克等人开辟的研究方向深信不疑.本文给出逻辑之维研究名称语义认知的必要性,试图提炼经典名称指称理论的逻辑特征,消除其边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一个关于个体如何确定名称指称的“推理解释”,并从认知的角度给出诉诸语用解决语义问题的一个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心理素质及其形成机制是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根本理论问题,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探讨.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心理发生的角度分析认为,心理素质是主体依托实践共同体,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外部刺激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其核心是关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素质结构.初步探讨了心理素质及其形成的外源性机制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教学论研究在转向与回归实践、变革与创新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已有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从教学论研究历史自觉的意义上而言,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史,教学论与教学论史是“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思想的历史”.这一命题的意蕴不是以教学论的“历史”冲淡乃至替代对当下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探索,而是基于“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思想的历史”,从而实现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4.
计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共同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也迎来新的学术机遇.作为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主要采用信息科学技术及其工具获取和分析互联网络等媒介中蕴含的海量人类行为数据,探索社会科学范畴问题.计算社会心理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且已有一些优秀成果诞生.信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必将是未来社会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它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家,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到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05.
清王朝在涉及藏族的民事与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但有严格的司法程序,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更有特别法与整体法的区别,因此研究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出现的民事纠纷,发生的刑事案件,既是藏族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法制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目前涉及藏族法律与司法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对清王朝处理涉及藏族的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法律适用、基本政治理念、政治与社会效果、不同区域发生民族冲突的纠纷处理原则及处理程序等问题,展望今后研究的可能关注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6.
生活在中老边境地区的排角人是一个跨境而居的人口较少族群,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识别为哈尼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使得一个族群身份和族群意识本来较为模糊的群体开始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来拒斥国家已经划定的民族成分。他们通过制作大鼓、更改族称以及递交申请等社会动员与村寨实践,力图通过与国家的对话和协商来获得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这个"想象的"族群身份。我们的研究将说明,地方族群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族群利益,充分利用其社会、文化和象征资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族群身份建构的运动中,从而形塑族群的文化传统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7.
现有相关研究都强调了专业身份认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理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则充满挑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试图从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定义、自我的定位、能动行为、情绪、叙事和话语、反思的作用等维度来理解教师身份认同。另外,也特别关注了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关系,探索其对教师教育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8.
可喜的成果湖北省军区某部警卫连在批林批孔斗争中,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干部,战士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理论骨干由原来的六名发展到目前的二十六名。这支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军队一经诞生,就显示出强大  相似文献   
109.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间寻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认同与行动空间的过程。虽然外源组织囿于乡土社会中内外有别、关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关系”为策略,基于“利益”与“情感”两个维度在场域关联的空间中差序性嵌入,通过高频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换在核心家族和区位格局的次级群体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亲近层,借助增产增量建立组织声誉来扩散村庄整体的互惠网络,将小院院所开放成半公共空间以生产着“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来平衡环境依赖和组织独立,以实现从客人到帮手、从帮手到伙伴的身份转变,最终建立组织的合法性身份与行动的合情性空间,在“能否行动”的基础上推动“行动顺畅”成为可能。这种“伙伴”身份的建立过程也再生产着具有伦理性质的信任关系,此类非先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层层推进的信任结构,是外源组织嵌入乡土但是不囿于乡土的切实选择。基于此,文章认为,外源组织由外而内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嵌入过程,更是一种总体性信任结构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