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53篇
  免费   2039篇
  国内免费   633篇
管理学   4969篇
劳动科学   761篇
民族学   1684篇
人才学   1472篇
人口学   320篇
丛书文集   17062篇
理论方法论   3831篇
综合类   48712篇
社会学   8774篇
统计学   1240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1280篇
  2022年   974篇
  2021年   1447篇
  2020年   1869篇
  2019年   1613篇
  2018年   792篇
  2017年   1445篇
  2016年   1749篇
  2015年   2916篇
  2014年   6313篇
  2013年   4785篇
  2012年   5264篇
  2011年   7859篇
  2010年   8282篇
  2009年   7972篇
  2008年   6994篇
  2007年   5017篇
  2006年   4565篇
  2005年   3233篇
  2004年   3317篇
  2003年   2696篇
  2002年   2239篇
  2001年   1919篇
  2000年   1342篇
  1999年   695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边城》是京派小说家沈从文享誉世界文坛的代表作品,是描述“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边城》为个案,分析杨氏夫妇如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的中国文化信息并成功传递给译文读者,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细分、归纳了“抵抗式”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2.
胡思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和藏书家,《问影楼舆地丛书》是其生平自费辑刻的一部专门收录史地著作的丛书,以收录边疆史地著述为主,同时还汇辑了一些有关中原地区的地理著作,具有资料珍贵、考释务实、有裨时政等特点,对当时边疆史地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问影楼舆地丛书》的内容虽已不足以适应现代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但在历史地理的学术研究中,仍为不可或缺之书。  相似文献   
23.
24.
咒语现象是《麦克白》整出戏剧极富魅力的表现元素。它既为剧本奠定了一种神秘而阴森的基调,同时确定全局总纲,为剧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咒语与主人公的性格、行为以及内心活动、命运走向息息相关,并最终导致麦克白命运悲剧的发生。集众恶于一身的女巫是咒语现象的主体,艰深晦涩、言辞激烈的诗体是咒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咒语的预言性质笼罩全篇,影响着人物的内心恶念,推动剧情发展,成为贯穿全剧始终的主题线索。  相似文献   
25.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多模态视角研究了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发现,多模态元话语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话语的自然性与交际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中英1894年签订《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条约前5条是关于定界的规定,划定了除中缅北段未定界以外的边界。由于对有效占有的理解、条约文本、以及地图的失误,中国反而丧失了实际管辖的小江流域,也遗留下南段未定界。中缅近代遗留的南、北两段边界争端,除近代欧洲列强侵略原因外,也源于中国对领土划界、国际法领土取得和变更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因此,及时理解国际法有关领土理论的产生与变更、在积极运用国际法解决边界争端之时更谨慎地注意技术上的细节,才是真正解决国家边界争端的恰当方式。  相似文献   
28.
29.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