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隋炀帝大业年间发生三次弥勒信众起事,这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首先,经过南北朝时期傅大士的改造,弥勒佛实现了由神佛向人的转变。其次,佛教僧侣利用神异故事传教的方式为信众所接受,这一方法也为弥勒信仰反叛者利用以发动信众。再次,隋代统治者对于佛教的保护政策使得民间弥勒异端思想广为传布。最后,隋炀帝时期的社会动荡又为弥勒信众起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2.
古代维吾尔语说唱文学《弥勒会见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近年出土的用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重要佛教文献之一。关于本书的文体是剧本抑或是唱本或一般佛经故事,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发表了作者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南宋白莲教从以往生净土为修行之终极目的,带有明显的出世特点的佛教信仰形式转向元代白莲教倡导“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希望通过“弥勒下生”谶言的实现,往生兜率天的娑婆世界,拯救黎氓于水火之中,同时激起下层民众改变困境的冲动。晨朝忏仪一变而为“烧香集众,夜聚晓散”及“称弥勒佛出世以惑众”的民众反叛运动的组织工具。究其缘由,即在于弥勒信仰的流传以及此种信仰自北魏,历隋唐,经宋元的改造。弥勒降临现实世界救世度人、解脱众苦的理念,最能迎合中国普通民众的愿望。它所内蕴的救世思想及其宣传的彼岸净土兜率天的美好愿景,与乱世和苦难的社会现实恰成鲜明对照,进而启发了不甘现实苦难的民众,为在地上建立佛国净土起而抗争。在弥勒信仰与白莲教那里,千年盛世的神话与群众不能化解的情绪,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24.
纵览史书,横察宇内,国势强弱,唯观用人。新时期小康大业,更以人才为本。领导者应在纵横驰骋中不断提升选才用人的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25.
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在明代就已形成弥勒菩萨道场,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名山。山中供有弥勒之佛像、菩萨像和比丘像,具足弥勒全部之净土,即兜率净土、人间净土以及道场净土,同时与唯识学(慈氏学)又有殊胜因缘。因而不仅形成提升道德、净化人心、走向解脱的一大庄严神圣的净土世界,而且为天下学人学佛修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真正的道场。  相似文献   
26.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7.
考察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与经验,探析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开发,最后指出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认为可以给当前和今后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8.
29.
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的样式,这并不是因为当时佛教造像中,弥勒菩萨的造型只有交脚坐姿一种.而是因为弥勒菩萨的这种艺术形象中交脚坐姿、狮子座椅、仰月或日月宝冠都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帝王们有关,弥勒成佛下生的条件又与转轮王的出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帝王--圣君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动荡社会使得人们对圣贤君主的企盼更为迫切,这种情绪与愿望落实到佛教的未来佛弥勒菩萨造像上,便形成了交脚弥勒造像的兴盛.  相似文献   
30.
弥勒信仰是中国佛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弥勒信仰中包含着深厚的"人间净土"情怀。中国弥勒信仰中体现的大度、忍耐、逍遥,将入世与出世完美统一的精神,对于在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古代知识分子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弥勒信仰较之其他的佛菩萨信仰———如弥陀净土信仰、观音信仰、文殊信仰等,显得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历史阶段,出现讳言弥勒信仰的状况。从古代文人与弥勒信仰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对弥勒信仰在中国古代的演变轨迹作视角比较独特的考察,可以揭示中国佛教弥勒信仰的某些独特内涵,为当代佛教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