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癸巳年四月十一(公元2013年5月20日),吾妻祖父任公守龙先生驾鹤西去,享年八十有三。入夜,细滤往事,昨日重现,历历如新。思公威严刚毅,多谋善断,儒风侠骨,一生艰辛备尝,克难有成,声名如金。公生于寒门,修于贺龙中学、西北干校,解放、建国、"文革"皆历,且著有功劳。才华大展于改革,时逢经济转型,计划、市场双轨并行,国有运输业凋敝,步履维艰。公  相似文献   
22.
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伦  高佳 《云梦学刊》2010,31(1):66-69
认知增强技术旨在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机会平等的重要基础,因此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密切相关。认知增强技术涉及的社会公正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认知增强技术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机会平等问题、非治疗目的使用中的公正和强制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代际公正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23.
双重效应原则是判断具有双重结果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准则。该原则既关注行为意图,又关注行为后果,将意图和后果纳入同一准则中,克服了义务论和后果论在评价行为方面的局限性,对解决义务论和后果论所遇到的道德困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双重效应原则因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应用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而遭受诸多批判。本文试图结合具体案例对双重效应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4.
纳粹人体实验数据能否应用的伦理问题,国际上的研究者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赞成派以科学需要为理由赞成使用纳粹人体实验数据;反对派以纳粹人体实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纳粹人体实验者的不人道的行为为依据,从伦理原则的角度强烈反对使用纳粹人体实验的数据.解决这个争议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伦理原则和科学行为事实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以伦理原则为基础,对纳粹人体实验行为事实本身进行伦理分析,就可以对该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代表了学生情感发展过程中3个相对独立又依次递进的水平层次,它的形成和发展依附于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并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遵循上述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6.
网络信任危机与电子商务的伦理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电子商务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网络信任危机。网络信任危机的本质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网络信任危机呼吁 ,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电子商务硬件的建设 ,而且要重视以信任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27.
本世纪中国的三巨人,当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世纪巨人,以独有的实践哲学影响了华夏九州,改造了当代中国,并且还将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和昌盛予以重大的影响,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得到发扬光大! 一、三巨人的实践哲学惊人相似  相似文献   
28.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偏离语言常规使用的社会变体,属于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变异给传统语言规则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体现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权利变迁等文化价值观。然而,根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论”,尤其是家族相似性和社会建构理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实属语言变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不需要遵守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29.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在作品中,莱辛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在殖民社会中,人性被扭曲、被摒弃的过程,最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成为虚空。  相似文献   
30.
我国网络内容规制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这些争论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网络内容规制的尖锐性、网络内容规制的道德合理性、网络内容规制的范围、网络内容规制的主体、网络内容规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