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与索绪尔把语言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相反,巴尔特把符号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巴尔特在《物体语义学》《符号学原理》等符号学篇什中,通过引借与改造结构语言学的术语,主要围绕着四对核心概念即"语言/言语"能指/所指"组合段/系统"外延/内涵"展开,初步构建起文化符号学术语系统。巴尔特文化符号学催生出了人文科学的"文化主义范式",并使之得以正式确立,为语言学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取向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原则。?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2.
以近代"镜子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谱系是一种以求真意志为旨归的图像意识行为,旁观者眼光是这种图像意识行为看取世界的主要方式,其背后的知识理念是旁观者知识观;而这种图像意识行为最典型的视觉模式是透视法,从知识社会学与现象学双重视野来审视透视法,可以洞悉这种占据西方近代主导地位的视觉模式隐藏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23.
为了疗救现代性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疾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主张复苏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审美的悲剧文化,将生命本能从理性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倡导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这种获得形而上之"醉"的酒神精神作为生命的"极端体验",通过激发人内在充沛勃发的生命力祛除了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而否定和颠覆了日常性经验,挣脱了现代性"同一性"的磨难.尼采所开出的疗救处方既不同于黑格尔所开创的启蒙辩证法的内在批判之路,同时又与早期浪漫派以建造恢复已丧失统一性的新神话的方式区别开来,显示出他企图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别样的运思理路.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如何应对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文学现象。文章认为,从人类学与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重叠地带或许能寻找到重审文学新的现象的契机,尤其是文化人类学以其核心的概念“文化文本”,“求异”独特的思维方法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与立场,不仅曾激发了现代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想象,而且催生出了文学人类学。这一门具有“跨文化”与“破学科”特征的学科必将为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多方启迪和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已经持续了30年的“社会主义”阶层结构完全被打乱了。在“成功人士”英雄般神话背后一系列政治或商业权力的或直接或隐蔽的运作下,原有的社会阶层已被“新富人”“白领”和处于底层的“下岗工人”以及被现代化大潮甩在边缘的农民阶层所取代。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剧烈变动,很自然地复活了“穷人”和“富人”概念的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天真地以为阶级可以被现代化甚至市场经济消灭的幼稚梦想破灭了,我们重新真切地看到了身边阶层的赫然存在和出现。  相似文献   
26.
伴随计算机传播媒介而衍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一心理特征,同时更为重要地反映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的结构性关联,它们之间既对立又有着潜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制网络语言的两种方式,即拼贴与同构.拼贴与同构作为对抗正统书面语言的两种方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策略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在符号的游击战即象征性抵抗中对付、挑战强势者所宰制的社会秩序,进而寻求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27.
郭沫若浪漫诗学的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沫若独特的生存遭际、文化境遇以及他富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创作实践等,决定了郭沫若诗学的核心是以现代性价值为主轴的浪漫性.其浪漫诗学的现代性价值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崇尚主体自发生命冲动的高峰极端体验;受现实逆境压抑而通过潜意识的愿望投射和自我向外扩张,来宣泄、抒发、寄托内心的自由企盼;追求个人内在情感的本真流露.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已经持续了30年的"社会主义"阶层结构完全被打乱了.在"成功人士"英雄般神话背后一系列政治或商业权力的或直接或隐蔽的运作下,原有的社会阶层已被"新富人""白领"和处于底层的"下岗工人"以及被现代化大潮甩在边缘的农民阶层所取代.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剧烈变动,很自然地复活了"穷人"和"富人"概念的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天真地以为阶级可以被现代化甚至市场经济消灭的幼稚梦想破灭了,我们重新真切地看到了身边阶层的赫然存在和出现.  相似文献   
29.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3,19(4):59-63
“我回来了 ,我回来了 ,/我活着从远方回来了 !”(《归来》)满身伤痕的流沙河从流放中“归来”了。这位目睹了物质和精神废墟的真实 ,从苦难的血海中跋涉而来的西南诗人 ,归来后第一声最动人的歌唱 ,就是从炼狱里飞出的字字血、声声泪的心灵悲歌 :《故园六咏》、《情诗六首》、《梦西安》、《七夕结婚》、《故乡》、《唤儿起床》等等。这些在当时文坛盛行的“伤痕文学”里别具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的诗篇 ,既是诗人饱经风霜的人生体验的凝聚 ,也是灾难岁月里下层普通人生活际遇的折光。诗行间渗透的酸甜苦辣情感 ,既保留了那一特定时代风刀霜…  相似文献   
30.
罗兰·巴尔特晚期撰写的《明室》不再坚守早期的符号学分析框架,而是把自己观看照片的审美经验作为探究摄影本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力图从现象学路径进入照片影像的内部。基于解读者的分析立场,他认为摄影的精髓是"曾在",它第一次让过去变得和现在一样确实可信,这种新奇感显示出摄影照片的幽灵本质。对巴尔特而言,受众和照片影像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文化事件,照片影像中存在着"意趣"和"刺点"两种异质性要素,"意趣"是作为教养的信息而诉诸于受众普遍关心的要素,而"刺点"是指在照片中像箭似地刺中受众的偶然性要素;从"刺点"层面看,摄影作品是观看者与拍摄对象的相遇,这种不经意的邂逅给受众带来了一种震惊的效果,这种效果的赢获来自于刺点所具有类似于原乐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