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针对国家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宏大任务,以马克思“个性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一流大学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哲学基础,即人的个性是可以认识与改变的、是在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形塑中实现着突破与发展的,一流大学应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调整对大学生进行后天改造进而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即应凝练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理念、调整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方式、完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以及发挥隐性教育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2.
233.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承担的时代课题。新时代赋予一流大学应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和世界使命,应具备一流的理论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一流大学要遵循一定的理论、文化、制度和实践等多重建设逻辑。在认识新内涵和遵循基本逻辑的前提下,新时代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以高位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以多方主体的互动参与合力推进,以现代一流的大学治理积极践行,以审慎合理的动态调控有效规引。  相似文献   
234.
一流大学创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就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从六个方面入手,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素特征,进而对我国一流大学的创建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   相似文献   
235.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艰巨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仍需坚持久久为功。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重新认识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并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和新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和恶性竞争现象,急需一种精神指引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工匠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存在内部逻辑性,"严谨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为目标、"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尊师重教、授业解业"的学习形式,与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基于此,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以"追求卓越"重构建设目标,以"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科建设模式不断创新,以"精益求精"促进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以"尊师重教、授业解业"重塑大学的基本使命,可驱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的升级与优化,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236.
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课程设置体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开放多元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3所名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评制度和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237.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作为判断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重要参考手段,可见其对于新时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由此,笔者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以及教育环境五个维度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评价的意义,探讨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对象、方式方法以及评价主体四个层面为思路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体系,为后期科学有效地评价高校思政工作效能,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8.
大学应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促使大学回归本我,提升大学意志。文章以一流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以重大事件作为研究媒介,并将一流大学与重大事件相互结合得出:一流大学参与重大事件是继承大学意志的体现。一流大学在参与重大事件中主要扮演着国家的引领者、社会的批判者和正义的维护者的角色。三者相互联系、互有侧重,国家的引领者是基础,社会的批判者是根本,正义的维护者是大学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39.
一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重点。对17所样本高校“十四五”规划文本的跨个案内容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一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战略总体上以构建价值导向鲜明的学科生态、打造交叉创新的卓越学术体系、扩大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影响、强化校本风格的外适支撑能力为关键目标。但从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部署看,还面临着制度缺位加大科际协同困难、技术依赖冲蚀学术思想厚度、文化冲突阻滞本土话语传播、价值漂移弱化知识育人功能等潜在风险。对此,应注重培元固本,以集群发展逻辑增强学科系统合力;推进跨界竞合,以项目融合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加强品牌营造,以精品力作传递中国话语魅力;推动制度革新,以机制优化提振资政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240.
2005-2012年期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已经连续发布了5次“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在这7年中,中国高校在建设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笔者针对这5次世界大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发现了中国高校在世界一流化发展进程中的具体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未来高校国际化科研竞争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