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51.
于艳华 《职业时空》2010,6(6):86-87
当代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常常忽视文学等方面的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文学艺术修养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才能调动每个人的创造力,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对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52.
1964年8月中间,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太原举办了一期"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学员是由各地、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推荐来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共40余人。8月18日早晨,我们听到一个好俏息:全国著名作家巴金同志来到太原,并准备到"读书会"看望大家。学  相似文献   
253.
栾岚 《社区》2013,(18):42-43
自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东街道成立了“河东街道文学艺术联合会”以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居民们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日前,笔者走进河东街道,来到居民身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街道、社区里热烈蓬勃的文化氛围,体验居民们因平安文化带来的“乐活”生活。  相似文献   
254.
王燕 《科学咨询》2008,(14):31-31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趣味,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其培养贯穿于各门功课、各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55.
作为流行文化的影视剧与受众传统审美阅读首选的文学艺术,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于传播中所表现的世俗化、娱乐性特征,对和谐文化建设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影视文化与文学创作健康发展,净化文化环境,是文化消费时代学术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56.
程刚 《社区》2011,(12):57-58
傍晚,我们到达奥达。哈丹格尔峡湾被落日的余晖染得红彤彤的,静穆的森林与峡湾长相厮守,像一对不离不弃的恋人。卑尔根文学艺术馆的凯尔鲁德先生是我们的向导,他要带我们去一户农  相似文献   
257.
杨劼:正在看香港传记作家韩文甫写的<邓小平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文学艺术原本是最清高、最能抵抗权力和金钱腐蚀的领域,她们本身有自己一套价值标准.可是如今,文学艺术的庙堂也被金钱打败和征服了.艺术家‘下海'这且不去说他,最近连堂堂的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连堂堂的<文学评论>杂志,连堂堂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竟然联袂出面,为香港一位流行小说女作家大唱赞美诗,把衡量文学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弃之不顾."  相似文献   
258.
张保宁 《决策探索》2010,(22):68-69
失去了对时代诗意的感悟,文艺作品就没了生气凡是热爱文学艺术的人,这几年似乎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了,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文学和艺术却没跟上这种进步。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在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文学艺术界的社会责任出现缺失,文艺没能很好地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正气、塑造民族灵魂、提升社会成员人格、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作用,文艺工作者没有全神贯注地去体验和把握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历史巨变,更没能够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艺术才智去积极表现这一历史的巨变。  相似文献   
259.
"唐宋变革论"作为一种理论参照系,将文学艺术的转型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场景中作总体性审视,真切地勾画出这一转型从萌蘖到勃发的历时性演变,并深刻揭示这种演变的社会性动因.这一新视野有助于结合文学艺术的固有特点,从体裁形式、受众对象、传播形态、核心精神、题材内容等层面,全面探讨唐宋变革为文学艺术的转型所带来的新形式、新内容、新元素与新理念,进而深入思考这一转型的过程性、迟滞性、差异性及其对周边政权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260.
与“城市”相对或并举的是“田园”与“乡土”。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后两者可谓永恒的主题,我们拥有成熟、发达的田园想象或乡土想象的艺术手段。而对于城市的想象则起步较晚且路径曲折。中国文艺中的城市想象出现于20世纪,并且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天津等为数不多的近代发达城市,一直在所谓“乡土中国”的氛围中曲折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