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管理哲学是20世纪初叶哲学"向下发展"(从形而上学转向科学哲学)和管理学"向上发展"(从管理艺术转向管理科学并从管理方式研究上升到对管理本质、意义及规律的研究)而造成的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交汇、合流的产物.这门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科学活动的特殊形态之一的管理(包括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它既区别于以一般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区别于分别研究各种不同形态的科学管理(诸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之类)的特殊管理学(诸如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之类).  相似文献   
32.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本质主义”的以多元文化论和小写哲学观为基本内容的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本质上是反映和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是以哲学术语表达出来的美国“单边主义”价值观。其“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本质”实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其“反”乃是作为“反本质主义”的标榜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的社会关系空前日益紧密的局势,企图“超越”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不受它的制约,从而获得其绝对的自由;其不相信“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的观念,在其现实性上就是否定“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空前日益密切的社会关系的真实性。正是由于其无视这种社会关系的实在性,才导致了其虚无主义的真理观,并因而企图“超越”追求“与其对象同一”的“大写的”真理的“大写的”哲学。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顾炎武的私营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事业私营化主张及其思想基础 ,并附带发表了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4.
试论孙中山的人文精神周可真从孙中山一生的实际行动来判断.他无疑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但从其思想意识方面看,他则是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孙中山的人道主义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上。这个口号,固然是从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那里...  相似文献   
35.
“非器则道无所寓”的观点是顾炎武哲学思想的根本所在 ,但顾氏对此观点并未作出系统的哲学论证 ,而是直接把它化为一种方法论 ,由此而去思考和解答其他一系列的哲学问题 ,诸如“性命”与“人事”、“道”与“文”、“性”与“情”、“公”与“私”、“义”与“利” ,等等……他对这些问题的哲学回答 ,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非器则道无所寓”这个根本观点 ① 。这个观点 ,无疑是顾炎武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顾炎武的哲学是以“尊德性”为本的道德实践哲学。大凡实践哲学 ,都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世界观的理论建设上 ,而是放在其世界观的实际…  相似文献   
36.
关于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世之学者往往有见其同,而忽视其异。事实上,老庄思想原是通而不一的。本文拟就其异同离合之处分成若干条目,逐一加以辨析。 一、出发点:老子出于“治国”;庄子本于“治身” 中国古代学者之为学,其大旨皆不出修身治国的范围。老、庄亦然。作为思想家,老、庄都是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这一共同的阶级属性,规定了其为学总方向必与奴隶主贵族利益保持一致。然而,老、庄毕竟生当于不同时代:老子乃处于奴隶制正在崩毁瓦解、封建制尚在孕育之中的春秋末年,庄子则处在封建制既经确立,奴隶制已被摧毁的战国中期;这不同的历史条件,又决定了他们各有其特殊的个人志趣:老子从其阶级利益出发,尚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旧制度,因而犹不失其治国平天下之壮心;而庄子则为时局所限,其欲求恢复“天堂”而不能,绝望之余,遂由关心其阶级的命运,转而顾念其个人的命运了。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其为学的思想出发点是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37.
论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顾炎武政治思想中“治人”与“治国”概念的辨析 ,揭示了顾氏关于政治主体与伦理主体分职合作的思想 ;进而剖析了其“众治”思想 ,认为其中内含着“分天子之权”和“宗子辅人君之治”两个方面 ,前者意指政治主体内部实行分工合作以共治其国 ,后者意指伦理主体通过其伦理活动来辅助政治主体治理好国家 ;最后通过对顾氏政治思想逻辑进程的考察 ,指出了他最终把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归结到宗法制度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38.
老子公平思想的基本理念可概括为"自然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和"自然即公平"。老子公平思想区别于孔子公平思想的基本特点在于,前者以"自然"为正义原则、"道"为正义准则,后者则以"仁"为正义原则、"礼"为正义标准。"自然"是相对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过程来说的"道"之"始然"(原初的样子)或"本体"(本来状态)。"道法自然"意味着"道"永远保持其无欲、虚静、无为的原始状态,这是"道"之所以成为实在世界("域")中可以为"天下式"的正义者和正义标准的内在根据。老子依据"自然"原则所要创建的公平社会是以"温饱型共同富裕"为特征的"自均"社会,它必须依赖于"法自然"的"圣人"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9.
主持人语:近20年来,深受西方诠释学影响的中国哲学诠释学研究,在模仿中前行,其中也不无令人兴奋的成果。然而,如何发掘、整理、升华、定位中国哲学本有的诠释观念与方法,仍然是摆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面前的任务之一。本专题即是此问题探讨之尝试。李承贵教授别出心裁地提出"逆转理解"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某些范畴、概念或命题的意涵,需要通过"逆转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周可真教授则对"同情  相似文献   
40.
真理新探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哲学界一致首肯的真理定义,它表明了真理本质上是主客观之间的一种关系。关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以往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一种机械倾向,即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犹如尚未架桥梁之前就已经对峙而在的两岸,相应地实践则被视作架于其间起着连通两岸之作用的桥梁。正是基于这种机械论的看法,人们在论证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遂肯定不仅主观不能检验真理,客观也同样不能检验真理。其所以说客观也不能检验真理,是由于其把同主观相对的客观看作外在于实践的自在世界了。其实,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