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动静问题,自先秦以来,就引起哲学家们的关注。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构一个“虚极”、“静笃”的世界。王弼继承了《周易》和老、庄思想,虚构了一个寂然不动的本体“无”,他说:“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这两种说法,前者诱导人们脱离运动变化的现实世界,寻求“虚极”、“静笃”的幻境,后者认为运动不是物质的运动,而是非物质性的“无”使之如此,因此,两者本质上都是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割裂、颠倒了“动静”关系。朱熹的动静学说,既承袭老子、王弼的某些说法,又根据哲学斗争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作了修正和补充。同时,他不仅发挥《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继承了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思想,并纠其偏。朱熹对动静学说的修正和发挥,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32.
生态关乎人类文明、人类生命和国家与民族的永续发展。当前,人类与生态之间存在着严峻的甚至是全面的冲突,这些冲突涉及了人类自我生产与地球资源有限性的冲突、气候变暖的冲突、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冲突、沙漠化的冲突、物种大灭绝的冲突以及食品安全的冲突。这些冲突可以借助儒家的和合生态智慧来解决,儒家和合生态智慧包括天人合一的智慧、敬畏尊重的智慧、仁民爱物的智慧、中和并育的智慧、顺应自然的智慧。在认识儒家和合生态智慧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对和合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以及消费模式,同时建构和合生态创新机制体制以及加强和合生态建设教育。  相似文献   
33.
34.
人称“海东朱子”的朝鲜李朝大儒李退溪,通过《圣学十图》《启蒙传疑》等著述构建了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哲学学术思维的逻辑体系,使孔孟程朱之道焕然复明于世,其哲学思想与朝鲜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化解现实社会冲突危机的时代精华。退溪哲学的人文精神,具体彰显为忧患精神、改革精神、性理精神、道德精神、践行精神等五个方面。在人类面临各种冲突危机和挑战的当代,弘扬这人文主义的五大精神,对营造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天下的新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5.
儒学创新的内在根据是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觉醒的动能。对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深刻洞察和体贴,激发了儒学从理论思维高度提出化解之道;开放包容的品德使儒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葆青春,生生不息;唯变所适的特质使儒学随历史时代的人文语境、冲突危机、核心话题、诠释文本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此三点是儒学在历史逻辑演变中之所以智能创新的根基动力、前提条件、支撑能量、生命活水。在当今信息革命的时代,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魂和根、体和源之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既是时代价值,也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以讲仁爱而言,仁既包"义、礼、智、信",亦含正义、和合与大同的意思。仁爱随着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逻辑演变而有不同的解释,或爱人,或仁者人也,或爱人类,或推爱及物为仁,或博爱……但都是唯变所适地为每个时代所诉求。当今,为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仁爱可释为和、和合,以适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的需求。  相似文献   
36.
张栻为湖湘学集成,系统阐述了湖湘学理论思维,以太极为核心范畴,圆融理、性、心等范畴,展开其逻辑结构,企图将道学的核心范畴加以融突和合。首先,张栻解太极为所以生生者,由太极生两仪,乾坤的开合变通而衍生万物;太极又为皇极中道,为道器有无相即不离,为体用一源,使得太极既有形而上的本根性,又有融合形而下形器的圆融性。其次,张栻解理融突万物本根之理与百姓日用之理,所以理既为万物之所以然,又万理在万物,理化私欲为天理,理为伦理道德。再次,张栻讲太极性也,认为性之本善,而气禀之性有善有恶,对于性善论有着自己的思议。最后,张栻以主于性为心,认为心既是道德主体意识,又是总摄万物的总体,以居敬主一工夫来求放心,以达到主体道德的觉解。张栻并未能建构完整的理论思维体系,其在当时思想界影响甚大,如朱熹与其讨论中和之辨,受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7.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从象性范畴逻辑结构到实性范畴逻辑结构再到虚性范畴逻辑结构韵上升运动,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逻辑进程,亦是思维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过程。大体上说,思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哲学范畴逻辑结构的发展,基本上与人类认识史的发展相一致。从而构成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哲学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8.
朱熹道的范畴,涵盖广泛,含意深远。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道是一个带有纲领性的范畴,自与“理”、“太极”等范畴相当,共同构成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作为最高范畴,它又向两个方面扩展,一是通向自然宇宙,与天地万物,即器相联结;一是通向人间世界,构成伦理原则、道德规范。“道”既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又通向自然与社会。这样往复循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道的内容、形式便愈来愈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9.
张立文 《学术界》2006,(1):20-27
人文价值是指对人的生命活动存在的生存世界,人格尊严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的可能世界的体认,以及对个人和社会所开发的效应、创造和意义。道范畴沿着“同心圆扩大型”和“螺旋式上升型”的道路,其价值内涵愈来愈丰富和深刻。道的人文价值为:一是形而上的本体之道;二是社会政治原理、伦理道德规范、修齐治平原则;三是器物的现象、行旅的载体、视听言动的样式。先秦儒家论道开展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融合机构、天道性命与百姓日用融合结构、内在心性与外在情感融合结构的和合。  相似文献   
40.
中国哲学"讲自己"的中国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文 《文史哲》2005,(3):5-10
一 哲学是最要求概念的清晰性、确定性的,但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又是最不确定的.两千多年来,"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一直纠缠着哲学家.每个哲学家或哲学学派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这同一个问题,但答案却各异其趣.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究竟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抑或两千年来哲学家的智慧欠缺,不足以诠释?我想问题在于哲学所应指的领域的不确定性以及哲学家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想确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吃力不讨好.因此我主张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