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在黑格尔哲学那里 ,具体是一种处在本体语境中的规定。作为辩证具体 (总体 ) ,本体的具体规定表现为一种内在的丰富性 ,意指抽象概念在自身的自我扬弃中走向历史规定性的逻辑具体。费尔巴哈和早期马克思用感性具体来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但是都没有能够达到历史性的具体 ,从而是正确但肤浅的。马克思用“一定的”规定性来界划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内涵 ,并开展出从一定社会现实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论话语。而克尔凯郭尔以主体的具体个体生存为基础开启出一条新人本主义路径 ,这条路径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 ,甚至海德格尔的研究中得以体现。布洛赫的“具体的乌托邦”则代表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具体性进行的本体论探索。  相似文献   
312.
文章基于1987—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中间投入率的演变特征。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厘清不同阶段中间投入率变化的主导原因及各因素作用程度,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间投入率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阶段,技术升级、分工细化等“强度效应”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共同导致中国中间投入率长期持续增长;第二阶段,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是导致中间投入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分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中间投入率的变化,不同阶段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中间投入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直接与发展效率、发展质量挂钩,而要区分发展阶段、区分时期、区分宏微观综合分析。当前中国中间投入率已经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入“倒U”型曲线右侧下降的阶段,需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内部和部门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畅通产业之间的联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13.
与出现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价值关系异化的货币所生成的异己性权力不同,资产阶级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第二种异己性权力是出现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这个资本权力,已经不再是张牙舞爪的金钱,而是由金钱转换成安静的物——厂房、机器和其他生产条件。货币异化是被交换的劳动关系经过客观抽象反向化为事物性关系伪境,当它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以物的形式吸允工人的活劳动使自己增殖时,它就以控制整个社会关系的方式成为魔鬼般异己性外部力量的资本。由此,马克思才指认资本的本质是对象化的劳动的异化,但是它通过经济物相化掩盖所有历史性起源的遗迹,伪饰成劳动的一脸无辜的物性对立面。资本家获得超出他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的剩余价值,来源于他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314.
劳动塑形物品所获得的使用价值的物性方面,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只是当它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比如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下,它成为交换价值关系的物质基础时,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种劳动对象化在物品上的人与自然的需要-效用关系,转向与此相同关系交换的另一种人与人的物品所有权变易关系,这是马克思后来经常指认的商品存在的神秘性的缘起。商品交换活动历史地现实抽象而成的等价关系,在充当实体商品的现实交换过程中的中介时,它又不得不重新反向对象化为可见的第三物-货币。价值关系不是物,但它却通过货币的对象化物性实在表现自己,使之成为一个与商品自身不同的东西相对立。这就是经济关系中出现的现实价值关系异化,而当人所创造出来的“奴仆”却成了万能的金钱驱使和支配我们,我们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时,这就是敌我性的货币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315.
与那种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一眼就能看穿的绝对剩余价值剥削不同,在机器化大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工艺和社会条件,进而改变生产的技术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力,最后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以获得非直观的相对剩余价值。然而,经济拜物教理论是无法涵盖这一重要的剥削关系的,因为协作、分工条件下生成的社会生产力不是事物化抽象的关系颠倒,也不是经济物相化编码中出现的到场物,它本身就是直接作为异化的资本力量在场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象化的机器生产就更是如此,由此,马克思不得不再次启用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16.
张一兵 《江海学刊》2023,(1):37-52+255
在所有经济学家看到生产过程里作为生产条件的“物”中,马克思看到了支配性的资本关系不在场的历史在场。作为资本关系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不再是归基于具体劳动物相化中的使用价值(用在性),而更多地关联于商品中不可直观的抽象劳动的价值形成。如同流通领域中,价值关系颠倒的事物化(Ⅰ)遮蔽了货币是对象化的劳动交换关系的异化一样,这里的生产过程中,事物化(Ⅱ)颠倒为生产条件的资本关系的异化也遮蔽了自身是多重对象化劳动的真相。正是这双重异化和双重消失,从根本上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