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29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450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527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597篇
社会学   306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六家涉农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提炼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基于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结果发现:有效参与精准扶贫,需要企业设计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及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双赢.而企业与贫困户双赢的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企业提出一个新的价值主张;其次,从本地能力、价值网络、关键资源能力、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五大要素开展价值支撑措施;最后,为确保价值支撑不受侵蚀及价值主张能够实现,还要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的价值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4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相似文献   
4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119-128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安置区搬迁户和本地户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从家庭、社区两个层面探究多维贫困的原因。依据实地调研数据,使用AF方法,研究发现:1.两类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特征的多维贫困,本地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搬迁户;2.收入、非农经营、信贷便利、培训、土地面积对两类群体的多维贫困有正向影响。此外,家庭规模、抚养比和交通状况显著影响本地户的多维贫困,户主年龄、外出务工、农林生产、社会关系、村务参与显著影响搬迁户的多维贫困;3.收入主要通过教育、技能、就业、健康、住房影响多维贫困,非农经营有助于降低陷入教育、技能、就业、健康、饮水、住房贫困的概率;信贷便利与陷入教育、健康、饮水、资产贫困的概率成反比;培训有助于降低陷入技能、饮水、能源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4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激发贫困乡村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对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增加群众收入、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青海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46.
精准扶贫中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在于: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动员社会力量帮扶贫困人口、采取具体有效的手段使贫困人口脱贫。在农村贫困地区男性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守人口结构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本文聚焦农村妇女群体,以社会工作为中介,利用行动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设计出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成员资格、对话与合作、抗逆力和赋权),以此来探讨农村妇女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优势视角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妇女意识觉醒,还有助于形成一套促进农村妇女参与精准扶贫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难点在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治理问题。关于区域性贫困治理的实践,存在三条治理道路,分别为以中央为主导的资源直输式贫困治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式贫困治理,和以农民为脱贫主体的资源反馈式贫困治理。上述三种治理路径,均以国家的资源输入为前提,但是在作用主体、实践理念、实践绩效和实践困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表现在国家、农民和市场三者关系的配置上的不同。只有以农民为脱贫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才是治理我国区域性贫困问题最为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