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572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86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诞生于百家争鸣氛围中的《荀子·非十二子》,并不止于批驳某家某派的学说,而是对当时有较大影响的十二子进行了系统的批评,甚至对同属儒家的子张、子夏、子游之流也进行了辛辣讽刺,其目的在于,实现学术的"天下一"。《非十二子》将天下的一统和学术的一统结合起来思考,采用一套政治话语策略来考量、批评诸子,反映了战国末期"百家将为天下一"的趋势。《非十二子》的学术史价值在于看到了天下学术将一统的趋势;在于看到了"一天下学术"必须以"一天下"为基础,换言之,看到了意识形态的一统需要有国家的一统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43.
在周代宗法制社会里,婚恋行为虽被主流社会以婚的形式加以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原始婚恋习俗的彻底灭绝,相反,它们仍存在于周代社会。春秋时期,随着理性精神的觉醒,这些风俗对上层的产生强大的反作用。由蒙昧时代的原始婚俗发展到文明社会的婚,标志着社会理性对人类原欲的约束,而春秋时代原始婚俗对的反作用,则意味着被压抑的人性本然状态及原欲的适当表露和渲泻。从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观察,二者同样具有合理性。后者带有浓重的颠覆性、全民性、狂欢化特征,是春秋节日歌会和歌俗的基础,而节日歌会、歌俗又是催生《诗经》恋歌的温床。  相似文献   
44.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5.
正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  相似文献   
46.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仪之邦"闻名于世,""的传统源远流长。""的起源很早,但起初它并不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而是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成为伦理学范畴,是经过夏商周三代直至孔孟才得以完成的。孔子在维护"周"的努力中对""之深层的精神内核进行挖掘和创新,使之成为伦理关系的理想模式;孟子设计了由仁、义、、智构成的德性结构,使原来外在的""内化为本心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47.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男女订婚,要以茶为,茶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男子向女子求婚,称“下茶”,女方受聘茶,称“受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不齿. 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仪总称为“三茶六”.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相似文献   
48.
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解孝,一是以仁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主张以解孝,由于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仁爱之情解孝,为孝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基础。以仁解孝,更能够反映和契合孔子原创性的仁的思想。他引仁入,以仁释,以仁解孝,孝道思想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变,其内涵较以往更加充实和丰富,这是孔子对孝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孔子同时又兼顾两者,并不偏废,只是有所侧重。以解孝和以仁解孝既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成为孝道思想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9.
正孝心攀比,小夫妻展开"还感情债"竞赛2011年元旦,齐印泯与阮雪艳经过两年的爱情跋涉,终于结为"秦晋之好"。齐印泯是江西省鹰潭市一家政府机关的公务员,阮雪艳则是鹰潭一所中学的老师。夫妻俩儿工作体面而稳定,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羡慕不已。3月初,夫妻俩用住房公积金按揭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升级为  相似文献   
50.
《诗经》中"威仪"一词有三个义项:一指容,二指符合仪节文的言行表现,三指能起表率作用的言行、德行。在《诗经》中,威仪都与德行有关,被认为是道德精神的表现。威仪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也存在。金文资料中,威仪用例含义和传世文献中的用法一致,着眼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内涵,认为威仪是守、有德的表现。春秋以后,威仪逐渐固化为制,成为儒家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