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572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86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而“仁”和“”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仁”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孔子及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3):115-125
执手是中国文化中众多仪行为的一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执手,既有对前代历史的继承,又有前代所无的新内容。继承和更新,主要表现在所反映的情感意向和所作用的社会人际关系诸方面。与先秦两汉相比,魏晋南北朝的执手更具时代特色。其植根社会的深入程度是以前历史无法比拟的,所反映的情感意向更加丰富,所涉及的人际关系背景更加多种多样。表达友善情感的功能、人们赋予手的美好特质、习俗的稳定性、仪制度的保护推动是执手得以传承的四个因素。四个因素中,第一个和第四个既决定着执手的传承,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影响着执手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对荀子"多言而类"的阐释应该在荀子理想人格以及人格等阶差别的意义域中展开。荀子"多言而类"的观点既是对理想人格语言特质的抽象概括,在特定的荀学语境中又转化为具体的、极富实践性的言规范,并可以与其他学典籍中的语言观相互参照。"多言而类"既是政治意义上的治国理念,又是修身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其对言行之间的一致性、言语所遵守的仪规范、言语的务实态度所做的规定不仅仅是对圣人个体语言的修养要求,言语的修养次第实际暗喻了各个人格位阶不同的政治地位,以及与其政治地位相对应的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15.
命妇服饰作为中华服饰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过多探讨。关于宋明服饰大多数人只知道是传承关系,而对其传承与发展则较多忽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服饰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是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贵贱有别、尊卑相序的等级严明的仪体系。它强调等级,从根本上维护阶级社会的政治统治。而季氏八佾舞于庭之类越之事的频频发生,表明的等级制度已受到破坏,它所维护的政治秩序被打乱,崩乐坏预示着政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程瑶田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前人多注重其训诂名物之学,而很少研究他的义理之学。程瑶田将《论学小记》置于《通艺录》之首,是非常看重这部著作的。《论学小记》以《大学》为讨论核心,全面重审了宋明理学中的主要理论问题。他将理理解为理则,将诚意当作性命之学的核心,特别强调精义之学,而反对执理之学。程氏心性学,是对戴震心性学的修正,并构成了他的《宗法小记》和《仪丧服文足征记》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邹莹 《理论界》2020,(2):30-36
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千古不易之"心"取代了宋儒的"天理",从而建构了其心学道统。在此背景下,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为总体原则,其基本内涵则是对传统的读书求道观念的反叛,而要求以经典为吾心之印证。为了使得经典可以与吾心相接,阳明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从而使得释经者与经典在心之"良知"的本体层面达到彻底的"视域融合"。由此阳明得以将"致良知"作为理解与解释经典的"权衡",进而将明代的"二十四民"全部纳入经典诠释的对话对象之中,最终开启了明末以情抗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9.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之本、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分皆辐辏的本然义旨。从"人"与"文"的张力进入,自"之本"理会"绘事后素"章的旨趣可能是一条可靠的入路,即必以忠信为质,犹绘画之事当后于素朴的底色。郑玄一系说的根本破绽在于混淆了作为"质"的德之端倪与可以"文质彬彬"视之的德本身。  相似文献   
20.
梅山儒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一脉相承,虽然有神秘的程式,但无论是框架、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出我国儒家所倡导的平等的人本精神。单从祭祀活动所选取的祭祀对象就可以解读出梅山儒呈现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谐生活、兼济天下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