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乃松     
《青海社会科学》2010,(4):F0003-F0003
杨乃松字延年,室名:岁寒斋,男,汉族,1938年10月出生于河南武陟。杨乃松自幼禀承父教研习书法。初学汉隶,沉浸其间。尤喜《华山碑》、《曹全碑》的清丽流畅,《礼器碑》的华逸俊美,《张迁碑》、《鲜于璜碑》的气势雄健。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又各有特色的隶书作品风格。时而凝重古朴,时而率真自如。流畅中散发书卷气息,波磔间展现金石风味。随之工行、草书,取法二王、孙过庭,涉猎王铎、张旭、怀素等,追求二王的神韵超然、颠张狂素的飞动游转。熔百家为一炉,师古而不泥,逐步形成了秀丽飘逸、雅俗共赏的书风。  相似文献   
42.
《人才瞭望》2010,(2):F0003-F0003
朱肖金,字秋鸿,一九六八年生,祖籍河南商丘。工书法,画兰竹,师承刘炳森、张海、周俊杰诸名师。其行书上追魏晋,挺然秀出、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气象不凡。其隶书,初学《张迁碑》继涉《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开通褒斜道石刻》。  相似文献   
43.
谢良兵 《今日南国》2007,(14):70-72
一个祖传的青铜,被人偷去并献给文物局,接下来,谁该拥有这件国宝级文物的所有权?这是一件青铜礼器——罍。高44厘米、重9公斤,造型庄重。铜器"肩部双牛首套环,六组涡文装饰,腹下一牛首耳,口沿内壁有铭文,口底牛首处存放多处泥锈,口、牛首套环,足边稍缺,腹中部一破洞经修复……"在湖南省博物馆青铜陈列区里,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件铜器"宝物"。据专家考证,这件青铜是西周时期一个奴隶主贵族祭祀用的礼器,在青铜器中属"重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从益阳市博物馆借调而来的"国宝",在长达16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所有权归属难定"的漩涡之中,而且这个争议或许还将持续一段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4.
本刊讯:一件保存几代的产于黄龙年间的三国时期瓷盘“礼器”于日前在黄山脚下露面,这一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45.
夏商周的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最早开创时期,文章力求通过金文字中玉部字的本义分析,来证明这段时期尤其是周代是中国玉文化的奠基和初步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46.
殷商时期青铜纹饰的意象形态深受史前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在史前时期的器物和装饰上,可以找到诸多商代青铜器纹饰的雏形。但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史前和原始社会的器物造型和装饰具有的抽象或意象形态的审美属性,并非与器物和装饰的生成同步发生,它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经过若干个复杂的转换过程才得以显现出来的。同时,殷商青铜器的意象形态既折射了商代的社会性质,也表达了其内涵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染力,它是这一时期人、神灵、自然、艺术之间协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青铜礼器的组合关系 ,不仅有明显的时代标记 ,而且是晚商礼制的重要反映。殷墟盛行聚族而葬 ,族墓地之间礼器组合可能也有差别 ,西区墓地的礼器组合就有东、西之别 ,东部以觚爵为主 ,西部以鼎簋为主。殷墟时期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与地位差”现象 ,这种财富与地位的不相承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殷墟晚期虽食器比例有所增加 ,但重酒之风仍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魏真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29-131
"玉器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界提出的一个历史分期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礼器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信息.对"玉器时代"应该慎下结论,特别是在目前考古材料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将其视为良渚等文化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宗法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礼器化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