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境新闻学在欧美学术领域尚未能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并达成一致的阐释.业界关于环境新闻学的定义坚持了环境报道必须通过大众传媒这样一个共识;学界则强调环境写作在环境新闻学中的核心地位;欧洲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理论显示出环境新闻学直接为构建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这样,环境新闻学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42.
媒体广告效果因技术特征因素不同而在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间、注意力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别,从而导致媒体广告效果的差异.要有效提高各类媒体广告效果,必须有针对性地应对这些差异,做到区别对待,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43.
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对公众的情绪反应的报道是一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构成突发事件报道中特有的"情感信息"。突发事件报道中出现大量的情感话语,正是媒体突出"倡导抚慰"功能的体现。本文从情感话语的理论分析工具入手,以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感谢类和致歉类情感话语为分析对象,结合实例从情感话语的语用功能和表现形式两个层面对其描述、阐释和解读,并通过对比中美两家主流媒体在两个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感谢类和致歉类情感话语,来分析中美主流媒介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情感话语的异同点,以考察情感话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44.
《美国新闻学评论》(AJR)2007年1月刊聚焦至2000年以来论坛报报业集团(The Tribune Co.)进行一系列大规模并购后,减员与业绩低迷的困境。有很多经济学人与传媒观察家悲观地认为,美国传媒并购后的失败率比美国的离婚率还要高。事实上,美国媒体集团已经意识到这种困局,并早就奋起突围,有不少媒体取得成绩,经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地震、飞机失事、矿井塌方以及病毒传染、恐怖袭击等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新闻媒体的报道使得各种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本文根据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将其分为潜伏期、初发期、持续期和消退期,并提出在不同阶段运用相应的传播策略,可以为社会致稳致序发挥更好、更大地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在近代四川人民所开展的以保路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四川立宪派充当了倡导者和领导者。这个具有严重软弱性、妥协性的政治派别之所以能够在这场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中充当主要角色,自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四川立宪派这一政治派别在二十世纪初年的出现,是以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自一八九一年重庆建成森昌火柴厂以后,四川民族工业便开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47.
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蒋晓丽野草自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东西方皆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同是战乱的时代,东西方文学艺术与文学理论却呈现迥异之貌。本文即着重论述这一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与文论特征。一、民族大迁徙与五胡...  相似文献   
48.
恐惧诉求在健康传播中需要病理的精确与科学性,这样才能消解传播多渠道造成的恐慌;避免某类疾病、污染的恐惧诉求,其效果建立在对策性建议的有效性基础之上;亚政治性是健康传播之风险归责的结果,在恐惧诉求中歪曲了事实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注意力乃至控制人们的认知.  相似文献   
49.
赵毅衡教授所提出的“伴随文本”,扩展了“文本间性”,给定了伴随文本问题的分析框架.针对其中存在的部分有待明晰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尝试性地进行了修正与扩展.  相似文献   
50.
美女作家与消费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现的"美女作家"现象,成为文坛乃至社会的一个争论热点。它的火爆是"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与出版商、传媒合谋,成功策划的一次商业营销,是对消费时尚的一种反映。其结果是遮掩了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而放大了其"畅销的性感外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