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01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91.
1用硬盘还原卡维护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系统常常会遭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破坏,文件被删除、移动或者改名,造成应用软件无法正常运行,重要的数据丢失等。特别是一些系统软件被破坏后,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恢复,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我们采用硬盘还原卡维护计算机。(1)将硬盘分成若干分区,把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全部放到主分区C区内,然后安装硬盘还原卡。将还原卡设置为只保护主分区即C盘,而后开放其它分区即D盘、F盘等。学生可对硬盘所有分区进行读、写、删除文件、改变桌面背景、更改硬件设置、格式化等各种操作,只要重新…  相似文献   
492.
笛卡尔为把握知识确然性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该命题也成为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命运的浓缩。本文试图探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里翁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学家如何分别以超越论还原、存在论还原、爱洛斯还原的方式反思和阐释“我思”问题。在以这一问题简史为核心的现象学进程中,现象学在对“我思”的回应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超越论还原以纯粹意识为奠基,存在论还原以“我在”为最终溯源,爱洛斯还原则以“去爱的自我”为最终目的。在这一进程中,先前的后续的现象学家同时对先前的现象学家就此问题的思考予以了评价,因此,本文还简短讨论了马里翁在讨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所理解的“我思”问题时,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内在批评所需要的明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3.
钱钟书是学贯古今中西的大家,既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又充分了解并掌握西方文化主潮.因此古今中西的冲突在他的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他提倡"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把西方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相对应,打破文史哲各科的界线,从而寻求中西共同的文心、诗心.他认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种对人类文化的超人感悟和先见卓识,使他能够重新审视传统,建立包含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大文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94.
《关雎》主旨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诗经学”史上,“强制解读”现象相当严重,就《关雎》主旨而言,“还原本义”还得从深究其关键字句入手。正确解析“雎鸠”“荇菜”“流”“芼”以及“左右”“琴瑟”,方可还原《关雎》之情歌恋曲场景。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已然形成了《关雎》文化考古中的“《关雎》文化堆积层”。基于对文本解读习惯与动机的理论剖析,通过对《关雎》主旨迷案的认真清理和重审,可以结案判决“恋情说”“赞美说”“讽刺说”“贺婚说”四大类主旨说之得失是非。  相似文献   
495.
形而上学家试图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以及之为何提供一种“形而上学解释”,在力求其理论和经典物理学相拟合的同时,也会援引科学实践与科学结论来作为自己的预设或者佐证自己的立场。哲学家大卫·刘易斯的休谟式随附工程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在强制阐释的框架内来审视,休谟式随附是一种强制(动机)阐释,其错误根源在于认为一种好的理论必须是“还原”的。通过因果功能主义径路的指引,人们可以探寻哲学研究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96.
光合作用一章的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光合作用机理教学的新视点。以能量形式和能量水平的变化为教学过程的主线,改变教材中以生化反应的过程为主线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497.
还原主义观影响,在传统立法过程中通常将环境分解为环境或资源要素并以其为调整对象单独立法。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思想推动下,迈入从“分割治理向整体治理异质转向”时期,即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为出发点,以流域、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区等地域为新的调整对象。面临环境法治观这种转向,在同一时期形成行政的空间、生态的空间和整体的空间三种空间形态,以及各治理规则并行的法律结构。但因新旧思维碰撞以及制度惯性作用,导致诸多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重叠等一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化解这些遗留难题,需从认知上同步跨入“从整体治理向空间治理同质转化”这一新的阶段,即在环境法立法当中明确强调空间性关照,实现空间思维普遍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98.
张力锋 《学术界》2023,(3):162-169
作为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反事实推演要求认知者具有相当娴熟、准确的概念运用技能,经验要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同于促进和直接证据的角色;即令先验认识也需经验要素的促进作用,方能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判定其为真,后验认识则需要当下或过往的感知经验作为直接证据,以判定知识内容的真实性。鉴于此,反事实推演被视作扶手椅知识的典型获取方式。可以在语义上证明一个模态语句逻辑等价于另一个以虚拟条件句为主要部件的语句,所谓的反可能条件句反例不构成逻辑还原的障碍;但模态知识不能因此就归结为以反事实推演为主体的认识过程,反事实条件命题的必然性分析表明它们的认识必须诉诸某些先验模态原则,因而反事实推演的模态认识论方案并未获得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